家境贫穷,为了交上我们四兄妹的学费,每个暑假父亲都要领着我和二弟找活干,只要能挣到钱,再苦再累的活也干。十六岁那年的暑假,有人来收购竹子,我们父子三人便上山砍竹子卖。
读书到初三下学期的时候,我志愿修道,父亲反对,要我考高中,而自己决心非常大,一心向往,这样就在和父亲的争执与对修道的向往中,精力偏离了学业,最后高中没考上,修院也没去成(当时不满18岁也不能入修院),就连复读初三的入学考试都没成功
前几天看了央视的一套节目,节目中一个名叫萌萌的小女孩,襁褓中就失去了父亲,双耳又严重失聪,现在一所普通中学读初一,成绩中下,长相平平。
教宗从福音中慈悲父亲的比喻展开这次默想的内容(路十五11-31)。这位父亲的小儿子在远方把财产挥霍尽了,只好靠放猪维生。他自私自利,为所欲为,但他不只没有寻获自由,反而沦落为奴隶,因此开始思念故乡。
对于人生的懵懂,对于信仰的无知,对于生命的悲观,让我不懂什么是积极向上,更不晓得乐观是什么,也不知道体谅母亲的辛苦,也没能照顾好因癌症动了手术的父亲。由于种种原因,高考没有参加,提前半年走出了校门。
我们知道在圣经里面,很多时候,天主的形象好像是一个父亲,很威严的父亲。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天主女性的一面,像母亲一样的那一面,甚至比母亲还要温柔慈爱。就算母亲会忘掉自己亲生的儿子,天主说我也不会忘掉你。
心灵深处的穷困潦倒迫使我做出来福音中荡子的抉择--回到父亲那里去。鼓足勇气,再次踏上征程,虽然已一贫如洗,却又拥有家财万贯,因为父亲就是我的一切。
十年劫难风暴来临,我们家被翻了个遍,封门三天后才让进门,他们向老实忠厚的父亲索要教会的东西,父亲含冤而死。母亲被游街示众,口号喊打倒反动派!又在村北戏院台子上羞辱打骂,恶人问:你还信你们这反动教吗?
母亲对家人的信仰特别关注,在我父亲去世的20年里,母亲一直精心照顾我们姐弟五人的灵魂,她虽没有父亲那样的文化水平和灵修素养,但母亲有与父亲一样的爱主赤诚。
日本主教介绍了自己的父母从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幸存的经历,最后父亲死于核辐射造成的癌症。奥斯陆大会声明最后表示,非洲和拉美各国愿意为让世界彻底摆脱核武、防止全球性的核摧毁提供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