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说:他像是慈善撒玛黎雅人比喻中的肋未人或司祭,或者他是靠理性来处理伤痛,最终让宿命论钻空子。
福音比喻中的圆丁就是耶稣,只有祂能帮助我们更肖似祂,并让我们一切努力的成果(果子)得以永久保存。
“我祈祷如果像比喻中的法利塞人那样,趋向于沾沾自喜,蔑视他人,甚至带着愤恨和尖酸的情绪(参阅:路十八9-14),那么这些标记就是由恶神而来,它利用那个想法作为进入我内心的钥匙,进而向我传递它的情感”。
他们有力且充满希望地见证着神父们、度奉献生活的会士和修女们、以及教友们把慈善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付诸实践的承诺。
想想这个比喻中的荡子:当他堕落至深渊时,他感到非常痛苦,这促使他幡然醒悟,决定回到父亲身边(参路15:11-20)。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甚至不需要这个比喻,因为不幸的是,建立在沙地上的婚姻后果是有目共睹的,而付出代价的主要是孩子们。孩子们因父母的离异或缺乏爱而痛苦!
(2025禧年)耶稣基督我们的希望(II):耶稣的生活比喻(IX):巴尔提买——“放心,起来,他叫你呢。”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这次教理讲授,我想将咱们的焦点转向耶稣生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他的治愈。
天主富于慈悲(弗二4),如同福音比喻里的父亲一样(参阅路十五11-32),不会对祂的任何一个孩子关上心房,反而会等待他们,寻找他们,并在他们因排斥共融而使自己被困在孤立与分裂中时,向他们伸出援手,召唤他们去在喜宴欢乐的宽恕与和好气氛中围绕祂的餐桌
耶稣不断在他的比喻中谈论喜乐、欢腾、雀跃、庆典。你们认为如何?如果一个人有一百只羊,其中一只迷失了路,他岂不把那九十九只留在山上,而去寻找那只迷失了的羊吗?
去年夏天,在一个主日的《三钟经》中,教宗方济各以对耶稣语言的反思开始,对撒种者的比喻发表了评论。教宗说,耶稣使用的是一种直达内心的简单语言,相反,死板的神学则使用一种复杂的语言,使人们远离天国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