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孙艳燕:关于“世俗化”的解读
2012-02-15

[18]在这方面走得更远的是利希(PaulTillich)。他认为基督教信仰应与人的现实处境相互关联,神学应成为使人生和世界重获意义和希望的桥梁,寻求达到上帝与世人之间的沟通、和解、重新合一。

『圣体年牧函』主,请同我们一起住下罢!
2005-01-02

(13)在感恩祭中,基督为我们重现那在加瓦略山上一次而为永远的祭献。

宗座牧函《以父亲的心》
2025-03-19

他们确信耶稣可以医好这人,并“因人众多,不得其门而入,遂上了房顶,瓦中间,把他连那小床系到中间,正放在耶稣面前。耶稣一见他们的信心,就说:‘人啊!你的罪赦了’”(路五:19—20)。

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信仰起来——关于中国文化的“信仰困局”
2015-05-10

西方哲学大师保罗•蒂利希曾郑重提示:宗教是文化的一个维度,而不是一个方面。可是,宗教明明是文化的一个方面,为什么还又是文化的一个维度呢?就是因为它的形而上学品格,也就是因为它的信仰。

中国基督教研究的回顾、现况及展望
2014-11-21

我们研究宗教学的历史,曾经观察到,它早是依服于神学系,是作为神学的分支,但是,后来跟神学各有各的特点,更多的在人文学中间形成了独立的发展,批评者不看后面的发展,只看早期,所以把宗教学作为神学的方式否定掉

张西平: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境域中的困境
2012-02-14

[47]礼仪之争后天主教更是后退百里,开始走向一个不与中国文化相融之路;鸦片战争后耶教是依西洋诸国之武力再度入华,国人仇教在自然之中。呜呼!

上海:杨道公老师周年祭
2015-01-25

当他本人接的时候,简短地提醒他圣人们的言行,例:圣依纳爵说:病人在床上犹为战士在战场,要英勇作战;圣人们说:天主爱谁,让谁多受苦,协助救赎工作;圣女日多大晚年受很多病苦;1950年时,辅大一位修女教授告知她至少读过

从逾越节到复活节
2017-04-19

只有与内在和外在的法郎分别,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参加主准备的生命宴席(考依25,6)。2)洗手(ורחץ/Urchatz):大司祭进入圣殿前要洗手,普通的人在礼仪朝拜前也要这样做。注意:没有祈祷文。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修养与人生
2020-12-10

[8]左图:蒙古帝国御玺上用的即为蒙古书法,这是在贵由寄给教宗诺增爵四世的信上的印章。上面刻圣洁博克多汗保持宗教与权威。右图:西藏的喇嘛和布达拉宫的居住者,通常擅于藏文书法。

王艾明:本笃十六世对中国教会的神学启迪
2014-09-25

一些特定的概念和术语可以描述出这一历史思潮,如劳工运动、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切﹒格尔拉、文化大革命、红色高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