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尔谷福音》中,耶稣受洗的场景描述如下:“在那些日子里,耶稣由加里肋亚纳匝肋来,在约旦河里受了若翰的洗。
福音证实,这位耶稣因自称默西亚──天主子,在般雀比拉多执政时被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复活了,正如圣经所载,并如同祂向祂的门徒们预先说过的那样。复活者是那被钉死的耶稣,而不是别人。
龙基神父指明,耶稣复活了;祂是生命的天主,祂关切玛达肋纳的悲伤。
教宗在讲道中邀请信众通过聆听当天的福音内容(参阅:路四14-21),默思“圣言启示天主和圣言把我们引向他人”的两个方面。
朝圣者在上周五庆典前夕抵达该岛,在犹斯定·伯纳德·格南纳拉加萨姆主教(JustinBernardGnanapragasam),贾夫纳的主教(斯国北部),和雷蒙德·
塔尔索的保禄的历史在这方面具有象征意义。在《迦拉达人书》的第一章中,正如在《宗徒大事录》的叙述一样,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皈依后呈现出对福音的热情,并取代了他以前对犹太教的热情。
要有时间与人相聚对话、欣赏,要以默观的目光凝视,在他们身上看到天主临在,以更多行动举措胜过说话,见证福音的新生命,才是真正改变现实的爱之服务。」
当时还是枢机的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格里奥在2001年世界主教会议上曾说:基督信徒最大希望的见证人是玛利亚,她是希望之母。
假如福音中的那位慈善的撒玛利亚人犹豫一下,即使是片刻地考虑遭遇强盗者是一个潜在的敌人,那么救他的行为就不会发生。此理论被耶稣的十字架所证实。
据《圣公会新闻社》报导,本届会议旨在探讨「基督徒如何在生活各个层面以及不同环境和文化内忠於福音」。本届圣公会谘议会将讨论诸多议题,其中一项是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