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履行这仪式时,主教和司铎被邀请密切地仿效基督;他来「是服事,而不是受服事」(玛20:28),且为「爱他们到底」(若13:1),及为整个人类的得救,而交出自己的生命。
这里所描绘的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是真正意义上的从天主那里领受的神恩,而非单纯地以“受洗”或“非受洗”作为区分。“受洗”只是进入了天主之国的大门,而非来到圣殿中心。
那里有无数的男女;他们在世时全心信赖了天主,如今在天上永远地赞美天主。他们因为耶稣的胜利而欢欣。耶稣的死亡与复活,将他们从死亡之中拯救出来,也让他们分享了他光荣的生命。
今天,这个故事仍然在教导我们:信赖天主是生命之源,无信和怀疑只能导致与天主分离,与他人分裂。但是我们在它里面再也找不到“我们为什么会死?”
你的语言是我步履前的灵灯,是我路途上的光明(咏119:105)二姐早就明白圣经是永生之言。初到异国他乡,只是每天随便翻阅几章,后来她觉得自己没有系统地读经实在是一个大亏欠,不配称作基督徒。
令我惊奇的是,它竟然是由献县天主堂排印,献县耶稣会刘主教批准并题写“天主降生一千九百三十四年”出版,作者为河北饶阳县韩天民。在我的印象中,教会只会出版教理、教义一类的书刊。
这些是人类生命和真正基督徒离不开的价值观。诵念三钟经後,教宗提到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历史性协议。他说:气候变化协议的实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每个人的慷慨奉献。
圣座封圣部部长阿马托枢机在若望神父被册封为真福前,向本台讲述新真福的事迹说:若望神父深深地感到自己是巴西人,他在巴西度过了他整个的司铎和使徒生活。他发现那里是生活的沃土,并以英勇的方式实践福音。
教宗方济各在派遣礼中向传教士们说:「一千四百年前,圣额我略教宗正是从这里派遣天主的仆人、坎特伯里首任总主教奥斯定,以及他的同伴们前去宣讲天主圣言的喜讯。
是奉献、是神贫、是听命、是天主的顺手工具。这样想来,所有的积怨与不快瞬间烟消云散了,一个心眼扑在自己的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