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意味着,每位基督徒和有资格进入天乡的人们日后也要像基督一样有希望自死亡中复活。 而在我们东方儒家传统文化习俗中,高龄老人的葬礼既要体现对逝去长者的哀思,又要表达对长者“福寿双全”圆满人生的感念。
当我们吃耶稣的肉、喝祂的血而获得丰富生命的同时,也应该像祂一样,成为他人的“生命之粮”。正如父派遣了耶稣,祂也要派遣我们像祂一样去满足别人在生活、心灵和信仰上的各种渴求。
傅主教像慈父一样对待修女。在百忙之中不忘对修女的关心。有一个海南不满18岁姓郁的修女,傅主教免去其1000多元学费,还关心其成长,送其到铁路医院学医,每一个学期主教亲自看成绩。
另一点呢,我认为,宗教类的NGO虽然有它的宗教性,但是它完全可以很好地和非宗教性的NGO进行沟通、交流甚至于合作,我也看到像北方进德、爱德基金会,还有西安的社会服务办公室,它们在自己的范围内做事情,同时也非宗教背景的
吕守德在父母亲的影响下,7岁时初办告解,9岁时就抄写苦路经、玫瑰经、圣心月、圣母七苦等,也是9岁的时候就把这些经文都背诵了下来。吕守德的信仰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深深扎下了根。
让他特别感恩的是,无论多苦多难,从来没有过放弃圣召的念头,相反总有一种使命感,他说:如果拿我们的教会和欧洲教会相比,他们就如同年高智慧的老人,我们就如同婴儿,看到这种现象就总想为中国教会做点什么。
她梦中来到了一间空旷的厂房,有一陌生男人蹲在一个小角落里,范艳艳特别害怕,正在这时,耶稣身发大光(就如耶稣慈悲像的样子),出现在了厂房的墙壁上,于是她赶紧蒙住自己的脸,自觉罪孽深重,无颜面见基督。
早上八点半,上海教区的沈斌主教带领神父、修女、修士二百余人及教友们千余人,从中山堂前的三圣亭祈祷开始,开启了圣母游行仪式,大家手捧鲜花、手拿念珠,边诵念玫瑰经边沿苦路拾级而上,由十八位年轻的神父们分成三组
教会训导:《教理》第618条指出:“耶稣没有除去受苦的苦杯,而是亲自喝了这杯……祂还邀请祂的门徒去跟随祂,并为祂的国度背起他们的十字架。”保禄的喜乐,是一种因参与救恩计划而生的属灵喜乐。
这意义绝非又一次热热闹闹的礼仪庆典和狂欢消费,而是像曾被耶稣复活了的那些人,更像经过了受难、死亡和埋葬的耶稣本人那样,彻底摆脱自己生命中某些活死人的状态,让束缚了自己若干时间的棺材、病床、坟墓、石头、汗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