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以祂的举止这样教导教会:若不走近人,就不能成为团体。教宗将重点放在这段福音的主角,那患了癞病的人身上。他鼓起勇气,匍匐在耶稣跟前对祂说:主,祢若愿意,就能洁净我。耶稣抚摸了他,使他痊癒。
当天的福音记述,伯多禄问耶稣跟随祂的门徒将得到什麽回报。这个问题是在耶稣告诉富贵少年去变卖一切施舍穷人後提出的。教宗方济各从这个极具现实意义的对话展开他的弥撒讲道。
让我们看一下福音作者告诉我们的事情:圣路加把这一群妇女和跟随耶稣的十二宗徒结合在一起,“同他(耶稣)在一起的有那十二门徒,还有几个曾附过恶魔或患病而得治愈的妇女;……她们用自己的财产资助他们(耶稣和门徒
在耶稣身上,特别是在祂的逾越奥蹟内,可以完全认出禧年更深层的意义。当教会以基督之名宣告一个禧年,我们所有人都受邀去经历一次恩宠的奇妙时刻。
他在弥撒讲道中谈到耶稣与法利塞人关於通奸的对话,指出人试图把天主的视野缩减为似是而非;耶稣则不然,祂在阐释天主的真理时,既不出卖真理,又体谅人性软弱。
当天礼仪选读的福音讲述耶稣对群众的斥责:群众欢喜地聆听耶稣的教导后,耶稣行了增饼的奇迹,让跟随祂的民众得以果腹。人们于是改变心思,有意拥立耶稣为王,因此耶稣独自退避。群众发现耶稣离开后,追赶上来。
我们是在罗马迎来的圣枝主日,在圣周里历经千山万水,从意大利到法国,一路上伴随耶稣的生死苦难,我们祈祷、守斋,拜苦路,不论从意识还是形式上都是一种逾越,当我们来到法国露德时,已经万物复苏,主耶稣复活了,阿肋路亚
学了神学之后,尤其是学习了圣经以后,感觉这些道理似乎与福音中耶稣所宣讲的天父格格不入。在福音中,耶稣所宣讲的是慈悲的、无条件爱我们的天主。
(创22:17)因着耶稣,我们有幸同为亚巴郎的后裔和天主的儿女。
耶稣的救赎恩典,对人来说决不是天主的一厢情愿,而是需要人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