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新春特稿:拜天、拜年、逾越
2013-02-08

把这个尴尬加上引号,是由于它只是表面上的,而不是实际上的尴尬,因为处处流露着和谐精神的中国文化,与时时表现出大公精神的基督信仰,在这件事上其实不但没有冲突,反而十分协调。

“泥瓦匠”神父孟锁贵
2013-09-11

孟神父不怕苦、不怕脏的精神,感召着堂区的每一位教友。教友们说: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天主,借着孟神父把他的大爱播撒在我们这偏远的堂区,我们有主的恩德庇佑,没有理由不信主、爱主。

圣诞节与春节
2006-01-04

它强烈地表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愿望、特征,还是民族凝聚力之所在。因此说,节日也是一个民族一年一度地传承着它独有的气质与文明的神圣方式。

圣召建设浅谈
2004-05-09

教会召请所有青年朋友,愿意真诚地向他们披露修道人应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为使他们以更自由的心作出明智的选择。在圣召培育方面,修院和教区有责任重视修生、修女的神修问题。

方济各的贫穷神学在现代的诠释活力
2006-10-24

方济并不反对学识本身,更不反对教会圣师们的神学,他反对的是信赖自己的天赋和本性学识;因为他只强调师傅的话:“人如有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并强调谦虚和完全摆脱一切的精神

教宗方济各《寻找天主的面容》简介:女性默观者应做人类的灯塔和火炬
2016-07-24

教宗要求隐修院留意分辨圣召和灵修精神,切莫受到人数和功效的诱惑。其次是祈祷,它是奉献生活的精髓。祈祷不该只贯注於自己的隐修生活,而应开阔心胸,拥抱整个人类,特别是受苦的人。

研讨会闭幕式 学术总结暨闭幕词
2016-11-23

这种对话不仅在于学者之间,也不只是宗教之间,而是整个世界、整个社会应该分享的精神品质。如果连这么重要的精神品质都不能保持,这个世界是非常危险的。

难忘玉树赈灾之行
2010-06-10

是悔改,是放下以往对名利财的索求,而多积德行善,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

皮扎巴拉:福音是在圣地实现和平、克服暴力与失败的不二之途
2020-01-05

对话是一种「精神态度」,表示「走出自己」去听「别人的期望」的能力。在冲突和对比的背景下,教会可以成为「可能实现和平的地方和经验」。

冯修女,一朵谦逊美丽的小花
2007-12-13

肉体的摧残不说,精神的折磨实在令她难以承受。冯修女几乎爬回了家里,祈求天主帮助她渡过难关。说也奇怪,本来造反派说第二天继续批斗她,直到她答应嫁人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