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分别是:英国沃尔辛厄姆圣母朝圣地、尼日利亚救主耶稣与圣母玛利亚朝圣地、波兰琴斯托霍瓦圣母朝圣地、纳匝肋天使报喜大殿、韩国玫瑰经圣母朝圣地、巴西阿帕雷西达圣母朝圣地、菲律宾和平之后圣母朝圣地、阿根廷卢汉圣母朝圣地
我们可由四部福音相互印证这则故事,也许是圣史们不愿清楚地暴露其身份,而许多圣经学家相信,这位「悔改的罪妇」就是后来与圣母玛利亚及圣若望,一同陪伴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下,渡过祂痛苦的最后一刻的圣妇玛利亚·玛达肋纳
(申八:14-18)再者,这愚笨的富翁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除了肉身还有精神,如印度德肋撒姆姆说的,精神是贫乏的。
在纳匝肋这样的小镇,按照习惯,一天要祈祷三次,或在会堂,或在家里。人们祈祷的时间也正好是每天耶路撒冷圣殿举行礼仪的时间:晨祭、午祭,以及晚上的隆重闭门仪式。
9月13日周五,在亚洲和大洋洲访问的最后一天,教宗将在“圣德肋撒”之家探访长者和病患,然后在“公教初级学院”(CatholicJuniorCollege)与青年举行跨宗教会晤。
祂在纳匝肋时,如同众先知那样被本乡人拒绝,成了一块绊脚石、令人反感的缘由。教宗解释道,“绊脚石妨碍这些人在耶稣身上认出天主的临在。这块绊脚石即为‘祂是真人’的事实”。
这位修女的名字取自圣母往见会的创会人方济各·撒肋爵(FrancisdeSales)。她说是这位圣人在梦中治愈了她。由于她的健康情况很脆弱,在广场上举行病患禧年庆典弥撒时,她获得允许单独进入大殿祈祷。
姐妹们在人群中过着默观的生活,确切说效法耶稣在纳匝肋的工人生活。她们置身于工厂、农村,从事清洁及以手操作的服务,与贫穷的民众生活在一起。
1992年11月25日刘主教访菲时,辛·海梅枢机当场向他赠送主教礼冠1992年10月25日苏乐康神父陪伴刘定汉主教参观乐仁修院1992年10月20日至11月28日,辛·海梅枢机邀请刘定汉主教访菲就医,刘主教再次将学生带在了他身边
教宗此行最令人期待的时刻,莫过于他与犹太教和穆斯林最高宗教领袖的会晤、前往亚德瓦谢姆犹太人遭屠杀纪念馆(YadVashem)致意,以及在哭墙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