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姓陆的先生见我一点儿都不懂,每次都耐心指教。渐渐地我就听进去了,三个月后我领洗加入了教会。天主对我这个没有家庭信仰背景的教友格外关照厚爱,让我亲历很多神奇事。
教宗强调,我们需要耐心。人完全表达自己不是在仅受包容的时候,而在他知道真正被接纳的时候。 那么,传播能否为相遇的真实文化服务?对基督信徒而言,遵循福音与人相遇意味着什么?
让我们每时每刻都播下善意的种子,耐心的滋润它发芽,长大直至开出那美丽与香气扑鼻的花朵,让善意的力量带给我们每一天幸福、欢快和喜乐。
他们「必须有耐心及坚持」,与智障者一起,向他人展示天主对所有人的爱。她相信智障不会阻碍人认识天主、侍奉天主,纵使这样会妨碍他们「履行宗教的要求」。
请耐心找找。他们不是出自名门大户闺秀,也不是才貌出众的天之娇女,更不是创下丰功伟绩的巾帼英雄,只是两位平凡的接生婆。在以色列的救恩历史中,她们扮演的角色其实微不足道,她们的出现也是短短的一瞬间。
检查过鸿燕的复杂病情,大夫马上一口回绝了,好在住院部主任在了解了孩子的特殊背景后才答应了,并说只要耐心用药,精心治疗,待孩子的溃烂的外伤痊愈,那时,就可以联系残婴院了。
可想而知姥姥有怎样大的耐心。我从没有见过姥姥有不高兴的表情。在姥姥的爱抚和教育下,我们表兄妹之间也很少有吵架闹别扭的时候。能干活的就帮姥姥洗碗、扫地……因着我们乖巧,姥姥褶皱的脸上常常堆满了笑容。
不认识天主的人很可怜,我们不会生气,只会耐心教他认识天主,如同教BABY认识他的父亲17.有的时候我们有必要让一些人明白,教友不好欺负。
他说:“在尊重各民族不可剥夺的权利下,以理性、耐心、对话的方式,可以找到达成协议与和平的途径并且实践之。”现任教宗本笃十六世刚一上任便强调各民族间的对话是不可放弃的任务。
患病之人心情烦躁情绪多变,母亲也只能忍气吞声,耐心应对。两年之后,姥姥撇下未成人的小女儿撒手人寰。当时的母亲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怎经得起丧母的巨大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