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念经前的讲话中阐明,基督的福音不是童话或神话,也不是启迪人心的故事,而是完全启示了天主对人类和世界的计划。我们该当接纳这个恩宠,在日常生活中作出具体的回应。
拜托,它不是。召叫不是一种特权,绝对不是。我们不能说,相较于他人而言我们享有特权。不,召叫是为了服务。天主拣选某个人,是为了爱每一个人,为了抵达人人身边。”
在《教会社会训导辞典》中,所谓可持续的工作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各机关、企业与公民”共同迈向正义与希望。
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所体会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
祂的行动不是旁观者的同情,而是亲近者的同在。从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得以幸存的犹太作家,埃利·维瑟尔讲说,有一天,德军把囚犯们集中在刑场,让他们目睹一个九岁犹太小孩被绞死的情景。
很多人做错事情后,更渴望得到接纳,而不是指责,就像你在犯过错误之后所渴望的一样。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应知道:每个人都该敏于听教,迟于发言。
天主走向人群就如孩子最大的渴望不是得到父母的礼物,而是和自己的父母每天生活在一起,同样的,我们人内心最大的渴望是看到天主,和天主生活在一起。
(玛6:2-4)四、看到人受表扬,心生嫉妒,说他这也不好那也不是。但耶稣在圣经上说“你只看到你兄弟眼睛里一根小刺而看不到你眼睛里一根大梁。你还是先把你眼睛里大梁去掉后再取你兄弟眼睛里小刺吧。”
教宗讲道的开场白是耶稣一再向我们重复的讯息,即:“天主不像我们人常常想像的居于遥远的天国,与人类的状况分离,不是这样,祂一直与我们同在”。祂的神国已经在人间。
教宗解释道:“有时,类似的事情也会发生在我们神父、执事、修会会士和修生的生活中:其实,我们在内心认为自己是中心,即使不是在理论上,至少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几乎只仗持自己的才干;或者,作为教会,凭借金钱、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