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电台讯)“强烈的本性不是真正对话的阻碍。”这是圣座驻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常任观察员弗罗总主教最近在共融与释放团体主办的里米尼聚会中发表言论时所强调的。
热情非凡的宣讲者、做补赎、以祈祷和研读充实自己生活的一生、协助病人和受苦人的爱德见证、死于瘟疫、做了他献身的牺牲品。
用圣奥斯定的话说,天主圣三是爱者、被爱者与爱本身”。教宗继续说:“在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够看到天主,但是天主却让自己给认识出来,因此,我们可以用圣若望宗徒的话说:‘天主是爱’(若一4,8.16)。
为此,四旬期也是祈祷、悔改、克苦、爱德的日子。今年,四十天的四旬期已经过去了,关于它的神学、灵修价值及意义不再累述。在此,如果我们从法律的角度去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耶稣蒙此灾难呢?
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爱,即使有父母的孩子在某程度上也是“孤儿”。一个没有父母的“孤儿”,如果可以得到爱和关心,就是一个“幸运儿”。所以,最关键的还在于爱。
今年的6月23日耶稣圣心节,是教宗比约九世1856年钦定耶稣圣心节为普世教会的节日150周年纪念日,而且又是教宗比约十二世1956年发表《汲水》(HaurietisAquas)通谕50周年的纪念日。
教会呼吁广岛对社会正义的先知性承诺,它表达了对长崎发现的新爱情文明的宽恕及和解的渴望。炸弹落在该城市的浦上天主教堂区,造成数万人死亡。
在获得她们的电话号码,同她们取得联系并约定时间后,我借农历新年回大陆办事的机会到她们的驻地拜访她们。
教宗表示,他们的会晤围绕着《托拉》,围绕着上主的恩典、祂的启示和话语。《托拉》彰显出上主发自肺腑和父亲的爱,用祂的话语和具体举动书写而成,因此是爱的盟约。正是这盟约一词使我们产生共鸣。
也许是太过追求效率和动感的社会影响吧,弥撒作为我们基督徒生活中心的礼仪,常常过于偏向了动的一面而忽视了它静的一面,越来越显得速度化和形式化。为此,我们不得不关注弥撒礼仪中很重要的一点——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