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要理讲授中我们应该反思:神恩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分辨和接纳它?最重要的是:教会内存在各式各样不同的神恩,从积极意义看,这是一件好事呢,还是一个问题?
为秉持教会的理念,学校于每周五为信徒学生及老师设教义讲授,以深化她们的信仰,同时亦邀请圣母军义工到校为慕道者讲授要理。
有的在医院里忙前忙后、跑来跑去;有的给神父买来新鲜的糕点、时令的水果;有的送来了寓意早日康复的康乃馨,祝愿神父早愈出院;还有的则在病房照顾神父输液、与神父分享交谈……大家都在各尽其心
她唯一的60多岁的女儿体弱多病,照料母亲力不从心,小花得知后,立即赶到医院陪护、喂药、端屎端尿、洗脸擦身,并为她祈祷,戚大姐被这份朴实无私的大爱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同时,这份爱也唤醒了她的信仰,让她重新认识并理解了被误解
二、是学习教理知识、加深信仰深度的时间春节期间,本堂神父都会利用这一段闲暇时间组织各类学习班,比如:学圣经、培训教会要理、组织避静或满四规等等,这些活动对于提升我们的灵性生命,加深信仰深度,实在必不可少
在这一意义上,最后这一项祈祷又把我们领回到天主经的前三项祈祷:在“救我们于凶恶”的祈祷中,我们最终所求的无非是祈求天国的来临,奉行天主的旨意,愿天主的名受显扬而已。
正值礼仪上的圣诞期,以及当天纪念圣方济各・撒肋爵(SanFrancescodiSales)主教和教会圣师去世400周年,这两个主题是教宗方济各12月28日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的要理讲授中省思的内容。
「外邦人庭院」隶属于圣座文化委员会,是本笃十六世教宗为了与非信友对话而创立的。 继法国巴黎、瑞典斯德哥尔摩和西班牙巴塞罗纳后,「外邦人庭院」活动来到另一个面对世俗化的城市:柏林。
如果你不信死人复活,只信“精神永远存在”,那么信“儒家”就可以了;如果你信人还有下一辈子,那么信“佛教”就好了;如果你信人归于自然,那么信“老庄”也就好了;如果你信人是“不存在”,那么信“哲学”就好了!
区天主教组织学习中央六部门《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和国宗局编写的《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相关政策法规汇编》,提高信众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认知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