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疑问,这涉及到耶稣的身份问题,是一个不同于世俗权威的权威,这个权威并不是靠压制别人而展现。相反,是透过服务他人、赐予他人圆满的生命和自由而来的。
我们是以天主的财产托管人的身份,去享受他所交付的一切。圣经上说:谁使你异于别人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既然是领受的,为什么你还夸耀,好像不是领受的呢?
如果别人对我们的要求与我们的身份不相符时,那才是问题,说明我们还不如教外人。实践信仰生活,体现信仰价值,这也应是神职界应考虑的问题。
他也会在饭桌上给儿女讲圣人小故事、分享信仰心得,为了让女儿在风雨天去教堂参与弥撒,还特意给她买了雨鞋;他在外教人面前从不唯唯诺诺,总是勇敢地宣扬天国的福音,以致于女儿从小就敢于在教外人面前骄傲地表露自己基督徒的身份
我本身,这个作为人的基本身份面貌,也就是保禄这个人,已经被改变了。他还存在,同时也不复存在了。他走过这个“不”,而且继续留在这个“不”里面:我,但不再是我。
身份的隔阂消除后,教友们开始畅所欲言。原本准备的道理没有分享,而是从什么是天主教会这个主题开始的,因为大家更需要这些知识。然后我鼓励大家积极踊跃地问问题,问得越多越好,气氛渐渐地活跃了起来。
无论是作为教友还是作为圣职人员,即使在教会内的职分有区别,但使命却是一致的,同样的分享司祭、先知、君王的职务,并且应以其相应的身份在教会里、在世界上去执行全体天主子民的使命。
话虽如此,我也多次反问自己,是否真心愿意以执事的身份为主为人服务呢?对于执事,教会制定了许多必备的人格要求,包括慈爱宽恕,对犯罪的人抱有怜悯的心等等。
话虽如此,我也多次反问自己,是否真心愿意以执事的身份为主为人服务呢?对于执事,教会制定了许多必备的人格要求,包括慈爱宽恕,对犯罪的人抱有怜悯的心等等。
1850年,法国传教士勒努(汉名罗勒拿)以商人、旅行家、探险家的身份,一路得到云南丽江、迪庆、西藏和四川康巴地区的活佛、喇嘛、土司、头人的信任,最终到了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