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提倡教友对圣经的认识可以这样确立:1.要求每位教友每个月熟练背诵一句圣经警句,做到会用、会传、会分享;2.要求每位教友每年向10位教外朋友传播福音。
“(宗9:1—19)他以像征手法描述了他的悔改;1、他见了主(格前9:1)2、原来迫害教会者,现成为见证人、宣讲、福音者(迦1:1—11)3、天父把圣子启示给他,使他了解救恩的计划,叫他向外邦人宣布(斐
如:宋志云会长和李夙林教友,她们原来都有很严重的病苦,后来她们不顾自己的病,一心投入福传,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到省内外许多地方去宣传福音,看望贫困老人和病人。
便出门离开梵蒂冈,前往罗马的圣保禄大殿朝圣,当时他就重申教会初世纪传递到今日的坚固信念说:“殉道者的血是新教友的种子…在这第三千年代开始之际,我们当然可以这样期待教会的复兴,特别是在那些为了信仰和为了福音作证特别多的地方
主教座堂主任司铎陈志明副主教表示,希望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增强信徒的信德,激发他们传扬福音的心志。
他认为,庙会期间,人流集中、量大,正是传扬福音的大好时机。我们不能被动、消极的防守、等待,而应当主动、积极地打开堂门,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基督、了解教会。
可见,我们教会青年们的责任多么重大,我们不单要积极成圣自我,而且应该带领那些身处彷徨与歧途的人,接受信仰与福音的治疗。帮助他们以信仰的态度,正视未来所要迎接的挑战,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我们兄弟姐妹聊天时常会聊到信仰话题,认为如果是外教家庭出生,如果没有人向你传福音,如果我们没心思听、我们的心田不接受福音种子,那也许至今我们还不认识耶稣!为此我们庆幸,我们珍惜,我们确实是有福之人!
中国教会建立修会团体的必要性及意义无论是元代在中国建立的教会团体的方济各会,还是明末清初将福音带入宫廷的耶稣会,或是从清朝到民国间不同时代男女修会的爱心奉献,都足以说明修会为基督福音传入中国,并为中国教会的发展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若望福音第一章四十五至四十七节中,斐理伯遇到纳塔乃尔,就向他说:梅瑟在法律上所记载和先知们所预报的,我们找着了,就是若瑟的儿子,出身于纳匝肋的耶稣。纳塔乃尔便向他说:从纳匝肋还能出什么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