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结束,带领信众诵念天皇后喜乐经时,教宗本笃十六世又说,天主圣神赋给祈祷意义,赋予传教工作活力,使每一颗倾听福音的心炙热,启发基督宗教艺术和礼仪圣乐的韵律。
太古楼之友成员卢广发曾跟随明神父到南丫岛传教,在弥撒上担任辅祭,他说这份礼仪生活和传教经验,让他一直延续祈祷习惯,昔日我们从西环乘船到岛上服务,其时很多山路仍未开通,需要攀山涉水。
因此,除了尊重传统弥撒圣事的礼仪外,他们把赞美、祈祷、见证很好地融入到弥撒中,使整台弥撒圣事既庄重又充满信仰的生命力。
听告解,此礼仪要随时随地。不管是寒冬腊月时冻得瑟瑟发抖,还是三伏盛夏热得汗流浃背,都要耐心听取忏悔者的心声。
教宗方济各以罗马主教和普世首牧的身份,第一次在众人前出现时的形象,透露出深远的意义和纲领性的信号:他身着简单的白色的教宗服,没有其他礼仪性的装饰,在窗口前降幅聚集在伯多禄广场上簇拥的人群。
作为耶稣的门徒,我们自然不会像教外人那样舍本逐末,仅仅追求外在的欢欣舒畅而忽略内在精神的改变与更新,我们必须通过这有形可见的庆祝礼仪,进一步加强心灵的改造和旧我的脱胎换骨,如此才能使轰轰烈烈的节日富有升华信仰
当晚信友祷词也有中文和阿拉美语,为因信仰而受迫害的基督信徒向天主献上祈祷。以下是弥撒讲道全文: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一道皓光(依9:1)。
在举行礼仪的场地中央放置着祭台,那是一张餐桌,上面铺着桌布,这让我们想到宴席。餐桌上恭放着十字架,这表明祭台上所祭献的是基督的牺牲祭献:祂是精神的食粮,藉着饼和酒的形体我们领受的是祂自己。
在礼仪方面、在教友的祈祷方面,多加进去一些学习圣经、学唱圣歌的内容。
…5.我的祈祷是否虔诚?…6.我是否常阅读圣经、默想福音,以更加认识耶稣,并和他亲密往来?…7.我是否不断加深我的信仰深度?…8.我是否怀疑天主对人的爱,因而对人生悲观、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