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从天主领受德能,洞察历史生活并阐释所发生的事件:如同守夜的更夫,知道黎明何时到来(参阅依21:11-12)。他认识天主也认识男人和女人,他的兄弟姊妹。
在旧约中,依撒意亚先知曾预言说:一个婴儿为我们诞生,有一个儿子赐给了我们(依9:5)。其实,圣经中的我们就是现在的我们!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圣诞是我们的光明和救援!邪恶将在无邪的婴儿天主前被粉碎!
利玛窦在《基督宗教进入中国史》中,经常感念地提到了瞿太素。
在圣家教堂弥撒后与枢机主教合影走出大教堂,朝圣团又来到圣依斯多略皇家教堂,圣依斯多略是公元六世纪的主教,他以自身的学识和忠贞的信仰对抗亚略异端,使西歌德整个民族皈依天主教。被教会封为教父、主教、圣师。
喜乐来自天主:祂派遣了祂的圣子耶稣基督,降生成人,向世人宣布上主的恩慈的喜年(参路4:19)今天弥撒中的所有读经,都洋溢着喜乐——第一篇读经依撒意亚先知说:看哪!
依撒意亚先知已经预言了这位善牧:“他所背负的,是我们的疾苦;担负的,是我们的疼痛……他被刺透,是因了我们的悖逆;他被打伤,是因了我们的罪恶;因他受了惩罚,我们便得了安全;因他受了创伤,我们便得了痊愈。
据专家统计圣经里的预言,包括历史事件、人物命运等,有1817个预言,已有96·2%已经应验,如以色列人的奴役与出埃及(创15:13~14);弥赛亚的降生(依7:14,9:6~7);耶稣降生(玛1:23)
灵修意义:耶肋米亚在此成为“受苦仆人”的预象(参阅依52:13–53:12),他传达真理但不被接受,甚至被视为威胁。这提醒我们,信仰忠诚者不一定会得到世俗的理解或支持。
奥古斯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原则:“我信,为能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信仰与理解的正确次序。信仰并非理解的终点,而是理解的起点。我们首先需要透过信德,接受天主的启示,如同孩子信赖父母的话语一样。
同时我们也需反思解放神学(ATheologyofLiberation)创始人古斯塔沃·古铁雷斯(GustavoGutiérrez)的作品与亚洲及拉丁美洲主教团关于基基团的相关重要文献(如FABC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