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存在让人觉得触手可及,但是冷静地想一想,它这副模样已经存在了上亿年甚至更为久远的时光。
他说:这一年我活得很开心,抑郁症完全消失了。1994年,他按原计划返回了寺院。又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考虑是做和尚还是做一个社会上的居士。1995年他走出了寺院,开始了以工作谋生的日子。
这便是我使命的线索:从一个简单的基督徒转变为一名修士,再成为神父,年届七旬之时,又从神父进入传道者的行列。岁月炼净,上天开启,陆徵祥在这本书的后记和结束语的部分话语,值得后世一读再读,并思之,贵之。
前言: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与普世教会一起庆祝并度过了慈悲特殊禧年,回应了当今教宗方济各的《慈悲面容》诏书中的精神,我教区从2015年12月16日至2016年2月2日,先后开启了九座圣堂的慈悲圣门。
这文告和二零零七年五月二十七日《教宗本笃十六世致中国信友的信》有差异或关联吗?与此同时有何改变?
——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信德”出版)收集了圣施礼华依据礼仪年庆节而写的十八篇讲道,道出一个基督徒最平凡,最人性的情趣与最超然的天主之间的亲密关系:基督徒的圣召,就是在于把每天淡然无味的散文
2005年,年过80的赵修女高烧不断,到医院被检查出乳腺癌。手术之后医院让做化疗,但赵修女坚持不做,一周后便自己强行出院了,她说:“我自己还能动,路也不远,就自己走回来了,花钱就多余了。”
目前我国每百万人口年捐献率为百分之零点六,这个数据和海外还有很大差距。在海外,很多神长教友生前即会立下遗嘱。一旦去世,遗体便会自动捐献给社会。
在医生的询问下,宗主教才道出了当年事情的原委。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心疼落泪,感动自豪。宗主教说:“作为一位神职人员,爱和服从,对神业的重视,对圣事的认真,对使命的忠诚是其圣德的体现。”
无论从医学救治还是从信仰永生的角度,其实这位年愈九十高龄的老人的辞世相当潇洒。通过日领神粮而与主每天亲密结合,共融于主的大家庭中,实属善终,蒙受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