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前几日看了一部福音电影《六福客栈》,讲述了一个女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感人故事。她被认定为一个不够资格来中国传教的人,但她却真正地做到了为中国人成为中国人。
相同的经历使二人走到一起,合并同类项似的组成一个家庭,虽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但每天坚持望弥撒,双双跪在祭台前领圣体,恪守圣教会的大小斋期,瞻礼主日全罢工,不论财富多少,始终保持朴素的家庭生活,并且节省一些钱财,捐献教会用于传教事业
(依6:1-6)耶稣在世传教的时候也并不是单枪匹马。传教伊始,他就召选门徒来跟随他。
戴维神父像宝兴邓池沟天主教堂大熊猫法国人让·皮埃尔·阿曼德·戴维,1826年生于法国比利牛斯山脉的一个小镇,这位自幼酷爱自然,又对探险活动一往情深的年轻人,三十六岁时便被法国天主教会派到中国来,先在北京的天主教苦修会工作,除了传教外
过去,我在福传中也有这样的想法,后来我反复思考觉得错了,新约圣经中,洗者若翰,耶稣、伯多禄宗徒……他们传教时都是先传悔改之道。
最初,我们村子所在的乡镇信天主的人很少,可是母亲热衷于传教,十几年时间,由我母亲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教友数量大约有一千人,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于天主的爱与仁慈来说,从来没有难事。
施静红修女(江苏南通)传教事业是所有信徒——无论是圣职人员还是教友共有的权利和义务(《教友传教法令》25)。
母亲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她的传教,她说:“传教是天主给我的使命,神父给我的任务,也是我自己的责任。”在她的教导下,我和女儿、外孙及侄女先后领了洗成为天主的儿女。
头两场将于10月9日晚上6点同时举行,一场在耶稣会总会院、另一场在奥斯定学院进行,主题分别是「天主子民,传教使命的主体」,以及「在同道偕行的教会中主教的角色和权威」。
他治理主业团的特色是忠于创办人的精神,不辞辛劳地为教会服务、拓展使徒工作,无私地完成所接受的使命。基于他对天主的孝爱之情,圣神工作的果实,他为人善良、宁静、幽默、谦逊、明智、坚忍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