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有一个理想的司铎形象:首先他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人,不单单是自己充满希望,而且还是一个希望的给予者,就像圣方济各·亚西西一样做一个和平的工具,在施予中获得,在获得中给予!
教宗今年3月15日在主持诵念三钟经活动时指出,「在大疫情流行的情况下,我们发现自己或多或少生活在孤独之中,我们蒙召重新发现并加深教会全体成员共融的价值。
两位神父的授课一直备受教友们喜爱,他们不仅给教友讲解了圣经背景及相关知识,教会了大家学习圣经的方法,更带来很多牧灵反省和经验,使大家把圣经学习融入到自己的日常信仰生活中,能学以致用,帮助大家更加谦卑自己
它依赖于我们这样的想法,“我需要这双鞋才能开心”,或者“我得到那辆车的一天,我会很开心……”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快乐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满足的,我们就不会在新鞋或新车中寻找肤浅的快乐,因此我们会更加节俭。
伊拉克枢机主教继续写道,“悔改和告解我们的罪过,有助于我们克服自身的弱点、净化我们自己”。
换句话说,这些自以为是的人不会接纳天主为父;这样的人充满的是自己,傲慢,只担心自己的利益——这些是自以为是的人——我相信他不需要任何人。
他的生活以圣体圣事为核心,每天花很多时间朝拜圣体、静默祈祷,感受到唯有临在于圣体内的耶稣能使自己接近很多非基督徒的弟兄姊妹。
他每天都以这些问题,反复的问自己。 不得不承认,对比香港,甘铎在中国所做的实在太少太少。然而每个地方都有它的局限,甘铎又觉得:即使过了五年,又好像什么都在开始中。
教宗在文告开头便说四旬期是学习圣母玛利亚和圣若望宗徒的良好机会,他们站在为了人类的得救而牺牲自己的性命,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面前,瞻仰他。
他不断教导年轻人要从政治、宗教、文化、工作能力、身心健康五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他提出了要建立“五型四化”的教会,即建立圣事型、道德型、服务型、文化型、民间外交型,净化、美化、圣化、善化的教会,以实现奉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