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撒结束念三钟经之前,纪念摩苏尔的加尔丁的总主教,保禄拉霍在被绑架而牺牲之后,教宗本笃十六世向所有预备悉尼世界青年节的青年致候告别: “现在,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他说—我再一次向你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又过了十年,一八八八年,才在圣堂正面两侧又加建两座高九十九公尺的钟塔。这座美国有名的圣堂内部装饰也非常精美,有彩色的古典玻璃窗,有许多白大理石雕刻,还有一部有七千支不同尺寸琴管的管风琴。
9天从北向南走了近50个地点,朝圣的节奏匆忙而充实,如做梦一般,旅途中来不及深刻去思索体验,回到家,才开始有充足的时间去细细回放和品味整个旅程。在此我分享一些个人的视觉、感受和感悟。
格拉蒂丝·艾伟德,1902年出生于英国,早年听到主的呼召立志来中国传福音,却因女仆出身被认为不够资格,但倔强的她仍通过辛苦攒钱买到了去中国的火车票。
当我们说明是教友后,住宿费还打了折,忠厚热情的王开民师傅接待了我们,安排我们房间后,下午又带我女儿到附近的四方街去买海鲜,并且亲自下厨。一阵锅碗瓢盆交响曲之后,我们便吃到了新鲜的青岛海鲜。
对这位老前辈,我有说不尽的是尊敬、感谢、感激……记得当时在我发初愿的弥撒一结束,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神师梅神父,并与老人家留下了这张终生难忘的合影。”
在读中学毕业时,就逢到芦沟桥事变,开始中日战争八年抗战,要入小修院愁无学费,因小修院的学费需自备,于是在乡间挑着担子遶街叫卖臭豆腐,妈妈也为筹措我们兄弟二人修院的学费,被迫把小弟交给姊姊照顾,毅然离家去一间孤儿院服务
后来,张凤娥又用自己的一点积蓄买下了一个院子,总算有了个落脚的地方。这就是现今林州市河顺镇西庄村的救助站。
在那段时间里,鲍芭德一直很沮丧,心中相当矛盾,痛苦的灵魂自我对话之后,少年时代懵懵懂懂的梦想逐渐又浮现在眼前,并且变得清晰,无论如何也要尝试着去体验一下修女的生活,也许这将是与以前人生截然不同的一片天地
祂出于无条件的爱创造了我们,「从无中造成的」(参阅玛加伯下七28),为使我们与祂完全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