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上也有为亡者祈祷之事的记载,比如犹大玛加伯曾为亡者献赎罪祭,求主宽恕他们的罪过(加下十二46)。
1629年,他又著了第一本中文版有关弥撒与礼拜仪式的小册子——《弥撒祭义略》,共2卷21页。依据17世纪宗教信仰制度和仪式,对如何理解和参与弥撒作了实践方法的阐述。
首先是7月19日在乌兰巴托大教堂举行的感恩圣祭,由宗座监牧黄旭东蒙席(WenceslaoPadilla)主祭。
7点钟,各锣鼓团队依次步入圣堂,开始大礼弥撒,由孟主教主礼,20多位神父与祭,大家同心合意,为本次活动感恩祈福。8点30分,以隆重的开幕式拉开了序幕。首先,孟主教带领大家共念天主经。
吴会长还带我们来到三位当年殉道的传教士的墓前,我们在墓前做了一台弥撒圣祭,以此纪念为天主的事业牺牲的圣人。
我所指的特别是专务祈祷,作圣言诵读(Lectiodivina),领受悔罪圣事,积极参与感恩祭-尤其主日弥撒。我们要以这样的内心况态,投入四旬期的补赎氛围中。
第三天“最受尊敬的并连之心,通过玛利亚无玷圣心的代祷,作为司铎,请您绝不容许我忘记我为我的羊群施行圣事是义不容辞的,因为正是这些圣事(尤其是感恩祭和修和圣事)保护并且鼓励个人的圣德,因而加强整体堂区。
所以,主日天去圣堂参与弥撒圣祭和基督徒的各种聚会,是我们的每一位基督徒的“福利”,而不是“负担”!
若苏厄将司祭们召来,对他们说:你们应抬着约柜,七位司祭带着七个羊角号,走在上主约柜的前面。第七天,围绕城转七周,司祭吹号角。
因此,上主以祂的慈悲指出一条道路,不是宰杀献祭的道路,更确切地说是正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