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农历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征,那么当我们需要把它和教会礼仪年同步使用起来时,就会感到中国文化和基督信仰相遇的尴尬,比如春节总会碰上四旬期,一个是该当喜庆欢乐的节日,另一个却是该当忏悔节制的时期。
邓玉珍的孙女领洗后,经常带小朋友到教堂听讲道,参与礼仪。国棉七厂成了咸阳堂区的酵母。张真元除了家务,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福传上。主日、节日及她的教堂值班日是她最忙的时候。
看着墓碑上镌刻的那个十分醒目的十字,好像在圣灰礼仪上神父在她额上留下的灰土印迹。今生今世再也见不着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姐了,想她——只有到埋葬她的公墓才可寻觅到一点点踪影。
把自己的教外朋友请到教堂来在奉献礼仪时,伴着“主,我献上生命给你”的动听歌曲,参礼的青年教友和慕道者们一边打着手语一边唱着、跳着,让人觉得这种场面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气息和教友参与弥撒的互动感。
拜占廷东方教会礼仪论及巴斯卦奥迹时,有这么一段话说:“基督从死者中复活了。他以自己的死亡战胜了死亡,赋给了死者生命。”
所以“梵二”大公会议强调了《圣经》在礼仪中的重要性,并规定了研读《圣经》半小时以上,可得一全大赦。
他们在那里研读圣经,通过实践学习祈祷和礼仪。同时,他们帮助老师维持生活。那两个问耶稣“老师,您住在哪里?”的年轻人很可能想去跟他同居共处,为分享他的生活,并向他学习。
教宗说:“这位神学家创立了礼仪神学和神秘神学,大力宣讲天使的不同品位。他的著作在第九世纪译成拉丁文;到了圣文都拉的时代,即公元十三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传统,激起圣人和他同时代其他神学家的兴趣。”
最近在伊拉克遭恐怖袭击的主教座堂重新开放之际,一位神父在圣道礼仪中呼吁基督徒为遇害者祈祷,也为屠杀他们的人祈祷。
每次去了也是三心二意,对于礼仪、圣经一窍不通,弥撒一结束就溜之大吉。2002年9月29日是个主日,妻子让孩子叫上他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