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为人者曰和,善处事者曰智。洁净者曰贞,坚强者曰烈,守贞者曰节。心慈者曰仁,爱人者曰善。善修身者曰德,德之源者曰道。德合于道者曰一。
远在古代,天主已允许圣祖亚巴郎、依撒各、雅各伯,藉呼求他的圣名,使上天的祝福广施给其他的人或受造物。
依撒意亚先知的话:起来炫耀吧!因为你的光明已经来到…是向教会和我们每个人提出的邀请。这项邀请要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将福音的新光带给人群的使命。教宗说:福音是不可隐藏的光,要把它放在灯台上。
教宗说:关于过去的时刻:先知深知天主的许诺,在他心中有天主的许诺,他善度、牢记并不断重复天主的许诺。
他对修士谆谆善导,对神父悉心关怀;他为人正直,坚持教会原则,深受修士、神父们的喜欢和敬佩。1996年,金主教在征得山东周村教区主教同意后,邀请他加入上海教区。
梵蒂冈电台关於禧年大赦采访了宗座圣赦院院长皮亚琴扎(MauroPiacenza)枢机,他解释说:答:天主的圣洁和爱,与罪的消极性是如此的不协调,以致於罪被赦免後,依然存在残留;罪过虽得宽恕,但罪罚仍在。
我们人善於中断关系和联系;祂则不然。我们的生命是一次朝圣,一个旅途。亚巴郎的历史就是一个例子,但《圣经》中处处可见朝圣者和旅客的故事。如果我们不理解远方地平线吸引我们抵达那里的魅力,我们就尚未成熟。
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第一篇读经谈及真正的悔改召叫。教宗方济各从这一点展开他的弥撒讲道,指出耶稣在我们的罪恶面前所持有的特殊态度。祂不威胁,却慈祥地呼喊我们,给予我们信任。
教宗勉励他们随时准备为他人服务,甚至乐意为圣善和正义而受苦。教宗特别赞赏这些青年志工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他说青年志工们的工作就是为和平服务的使命,这个和平永远不能说已经稳定得到,而是必须不断地缔造建设。
教宗说,妥协是眼下文化背景的典型现象:“享乐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观念企图把天主从生命的视野中除去,这种思想对获得明确的参照价值没有帮助,不能帮助分辨善与恶及对罪恶有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