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位村民的粮食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换酒,一部分喂了几头猪。自家喂的猪环保,一过年宰了,全年也就够吃了。原来,生活是可以这样的。
(若6:35)粮食是用来维持生命的,是维生的基本要素,只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却无法满足心灵的需求,人的心灵需要永恒的事物才能满足,因此唯有这位永恒的耶稣才能满足我们的心灵,而且是持续的、永恒地解决我们内心的饥渴
借给他银钱,不可取利息;借给他粮食,不可索重利(肋廿五35-37)。这些教导始终具有现实意义。有多少家庭走在这条路上,成了高利贷的受害者!
我尤其想到那些因气候改变而遭殃的地区,气候改变经常造成旱灾和凶猛水灾,引发世界各地的粮食危机。
教宗举行弥撒的谷仓大广场,其名称的由来是如今仍可见到的过去留下的巨大谷仓地基,这些谷仓是圣若望骑士团建筑的,用于存放粮食。昨天上午,在教宗主持的弥撒当中,偌大的谷仓大广场却容不下参礼的信众。
一天,斯德望派一位修士,要他到市场去买三匹马、三辆车,还要求用新买的车马运载粮食回修院。修士问带多少钱去?斯德望说:“我口袋里只有三分钱。”
而司铎明显短缺的地区是:南美洲(司铎占12.4%,天主教徒占27.4%)、非洲(司铎占13.5%,天主教徒占20.0%)以及中美洲地区(司铎占5.4%,天主教徒占11.6%)。
车上仅有两个半袋粮食,他们却走得如此吃力。
虽然“玛纳”是天主神奇赐下的粮食,却被他们贬低。他们怀念埃及的鱼和蔬菜,显示出对天主照顾的遗忘和对物质的贪求,忽视了自己已脱离奴役的恩典。4.问:“玛纳”是什么样的食物?
答:当他们绕行厄东时,在旷野中感到焦躁,抱怨天主和梅瑟:“没有粮食、水,我们厌恶这轻淡的食物。”(21:5)这是对“天上降下的玛纳”的不满,是对天主供应的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