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上举行的欢迎会上,两地神长教友如久别的亲人,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庆祝。接下来几天,余神父一直陪着我们朝圣、拜圣堂和参观游览。
如有人领洗时因为家庭有困难,身体有病或羡慕教友丰富多彩的团体生活,但由于没有系统地掌握教理、教义,一旦遇到不顺的事及世俗的诱惑,他们的信仰就容易动摇,甚至会放弃信仰。
跟印度一样,我们中国也有着太多太多的穷人,而我们竟没有一个如德肋撒嬷嬷那样的穷人的仆人。而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无能。德肋撒嬷嬷可以遂其心愿终生侍奉穷人,毕竟也有不容或缺的客观因素。
肋未纪上不是说:“你该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一样”(肋19:18)吗? 耶稣提供了一个爱的新标准。他说:“如我爱了你们一样”的时候,正是他为了爱而奉献出一切的时候。
圣神被比作水,是被“倾注”的:天主使圣神“如溪水一样”流淌,他是祝福,是天主性生命的倾注(依44:3)。在其他地方,圣经把圣神比作风,比作气息。
这一生注定有太多太多的时光无法追回,有数不尽的缺憾没法弥补,而时间的列车仍如飞驰的箭一般呼啸而过。所以我现在像一个吝啬的商人,紧紧地握住手中仅有的几枚钱币,好使每一文都能花到最有价值。
此时此刻,我们怎能不特别想到非洲某些地区,如达尔富尔,索马里,想到惨遭折磨的中东……为这些地区我鼓励寻求能够维护善与和平的解决之道!为此,我们因着圣母玛利亚的转祷,呼求圆满的巴斯卦恩典。
历史上教会的多次复兴,皆是从重视福音开始的,如卫斯理开展的“福音运动”。再看早期的宗徒教会,之所以门徒们都那么热心,皆是出于他们每天学圣经的结果。所以,一个不重视圣经的教会,一定是个衰败的教会。
故此在那里,我们看到旧约所给予的事件或教导如何在基督的福音中得到充分的表达。故此主祭讲道则必须将天主圣言落实在生活中。弥撒讲道务必简明扼要:一个形象,一个思想和一种情感。
时至今日,我明白了一位老牧人,对天主及圣母真真切切的圣爱,神父虽然今天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如浩气长存,他的离开也正应验了若望福音12章24节的话“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永远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结出许多籽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