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神父这样分享自己的圣召:我虽然学习不是很优秀,入修院之前也好打架,但就这样天主还是喜欢我,看重我,并且让我做神父,这是天主的特恩。所以,我们都不用害怕,我们都是天主所喜爱的。
既蒙神恩典,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与基督的福音相称,与悔改的心相称。所以我要勉力追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侍和奉献。无论做什么都是为荣耀主、感谢主,凡事蒙他喜悦。
要知道一个基督徒所言所行只为赞美天主的恩佑,只为传扬基督的福音,这种拉关系走后门要一个演出机会的行为实在不是一个基督徒当做的,即使提不到假公济私这个程度也足以说明他们对教会活动的不虔敬、不认真的态度了。
在我今后的日子里,我要用我毕生的精力,仰赖主恩把福音的种子撒向无信仰的土壤,把福音的大爱给予我周围需要的人,愿我的生命只为基督而活,只为福传而奔波。
(格前12:11)我之所以蒙受了治病的奇恩,想必与我的祈祷相关。
一、团体的成立1970年初,在美国亚特兰大有四、五个华人家庭经常不定期地聚会,当时台湾的神父有时过来照顾我们灵性的需要,例如:朱历德、高欲刚、雷焕章及朱恩荣等神父。每次神父来时我们都有弥撒和聚会。
因为我真的不想放弃任何宣讲的机会,我希望所有在我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获得救恩。
圣女大德肋撒一生是向天主求恩就是求天主赐给她痛苦。我们自己一有伤风感冒,连这点小苦也不愿吃。主耶稣说过:“谁要跟随我,必须背上自己的十字架。”一点小病小痛也不愿意,还背什么十字架呢?我们一个人孤单吗?
圣女大德肋撒一生是向天主求恩就是求天主赐给她痛苦。我们自己一有伤风感冒,连这点小苦也不愿吃。主耶稣说过:“谁要跟随我,必须背上自己的十字架。”一点小病小痛也不愿意,还背什么十字架呢?我们一个人孤单吗?
2、追思已亡令儿女常念亲恩。尽孝更重要的就是要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尽孝应在身前从而推及死后。天主教追思已亡的习俗不仅在于劝勉信友善度今生,重视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