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还是普世天主教会在梵二之后,唯一获得教会特许仍在使用圣盎博罗削礼仪的地方教会。我在罗马学习期间,每年的圣诞节、复活节和暑假都要去堂区服务。
我注意到枢机主教的弥撒记录卡片上,除了有教友要求的弥撒之外,枢机每日弥撒的第一意向首先是为中国教会……虽然身居祖国宝岛台湾,单国玺枢机主教一直胸怀普世教会与大中华教会,心系他所服务的台湾教会与对岸的家乡教会
在我宗座文告《第三个千年将临之际》中,我提到「以肋未纪(廿五8-12)的精神,基督信徒应该代表普世穷人,提高声调,建议使禧年成为解决许多问题的大好机会,特别是严重威胁着许多国家前途的国际债务,即使不能全然豁免
从二零一二年十月十一日开始,这一年是梵二大公会议开幕五十周年,到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廿四日基督普世君王节结束。
当时,只有我们三人,金主教非常关心地询问了普世教会和大陆教会礼仪更新的情况,并且对我多番鼓励,此情此景仍在我脑海中,历历在目。
修女的不断询问与关心,团队中两位医生的时刻嘱咐,上海的姐妹送她不忌口的食物,同室姐妹的悉心照顾、为她拎包等等,那一幕幕已经不仅仅是心灵的感触,更是一种生命的感动,并使人真正懂得了朝圣的意义,使人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与普世同步的真实信仰
这样的严规不要说在国内教会少见,就是在普世教会层面,除了隐修团体、度奉献生活者及新兴团体之外,也很少见。
雅格•潘塔利翁于1261年升任教宗,取名乌尔班四世(UrbanusIV),他于1264颁布诏书,通令普世教会一起庆祝这个节日,日期定于五旬节八日庆期后的星期四。这个节日的背后,还有一个唯美的故事。
这一点是人类最基本的共识,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被坦然称为“普世价值”的概念。当代社会出现的种种光怪陆离的婚恋价值观,都有着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无论理由有多么正大,都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借口。
因此,大公会议以坚定和深思熟虑的话申明:“虽然弥撒为信友具有训导价值,但教长们认为,不宜普遍地以本地语言举行弥撒[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