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通谕的起草和对它的回应,让人感受到梵二大公会议后最早的教会张力,张力的结果与这份文件紧密相连。对于准备这份文件的合作者来说,在梵二革新的要点上肩负起责任,并不容易。
玛丽安曾自问说:在一个“大部分人都信佛教的社会中,怎么可能为百姓做基督的见证人”并向那些失去父母,并毫无希望可寄托的孤儿们宣扬“天主的爱”呢。
马相伯,名良,原名建常,字相伯,江苏丹阳县(今镇江)马家庄人,宋代丞相马廷鸾的后裔。世代信奉天主教。1852年马相伯进入上海依纳爵公学(徐汇公学)学习中文、拉丁文、神哲学。
在当天选读的读经一《宗徒大事录》中叙述了塔尔索人扫禄的皈依经历,他曾是个迫害基督徒的人,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听到上主的召叫,改变了自己的生命。
郑神父说,这是期待已久的一次音乐盛会,不同于世俗的音乐会:首先是一个祈祷的音乐会,因为美好的音乐是双倍的祈祷,要把祈祷放在音乐会当中;其次是一个愉悦的音乐会,优美的音乐能愉悦心情,使人的身心灵都能得到整合
教会和教宗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是各纬度、各处境、各国、各大洲的人。人需要为自己的生命找到正确解答,找到生命的圆满意义。
教宗方济各于开幕前夕致函里米尼主教兰比亚西(FrancescoLambiasi),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并透过这位神长问候所有在线上和现场参加活动的人。这封信函由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署名。
在爸爸、妈妈的积极引导下,这个良好习惯一直延伸到今天;就是因为这样的餐桌祈祷,我们家无一人脱离信仰;就是因为这样的餐桌祈祷,全家人和睦相处…… 通过反思和回顾,餐桌祈祷的习惯有这样几点信仰人生的益处:
耶稣把这新事物说成是天主的神国:“时间已到,天主的国已经临近,你们赶快悔改归依这新的福音吧”(谷1:15)。这福音不在于言辞,就连“山中圣训”这样的美妙,也不是在乎他的语言。这福音首先在于基督自身。
我们出离母胎后,是父母亲把我们抚育成人;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是别人把我们抬进坟墓之中,人的一生不知道要蒙受他人多少恩惠啊!对恩人,我们知道感恩报答,对于我们的在天大父,更应当有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