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寄希望于东亚精神文明的复兴,能借以弥补人类现代文明的严重缺失。然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或先或后也走上了重科技而轻人文、重物质而轻精神的道路,这可能是汤因比始料未及的。
2.梵二会议及神职、修女培育(1)修院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教会复兴的同时,修院得以重建,但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物资、师资、教材都很缺乏。由于和修院培育方向及培育精神有关,我们不得不再提特利腾大公会议。
教宗着眼于如何使整个教会重获精准的信仰知识,他鼓励基督徒致力于复兴、净化、坚定及宣认信仰。
充军回国后,达味的后裔则鲁巴贝耳只重修了天主的圣殿,却没有为选民复兴国家。稍后,玛加伯家族虽然成功复国,并重新建立短暂的王朝,他们却不是裔出达味(而是肋味后裔)。选民的期望仍然未能实现。
我希望这习惯不会失掉;且在这习惯渐趋式微的地方,能重新复兴。2圣诞马槽源起于福音所载耶稣在白冷诞生的一些细节。
感于他们爱天主、爱教会的深情;感于他们为教会的复兴而倾注的热情;感于他们为福传大业而鼓与呼的激情……看着、看着,有好几次泪水夺眶而下,只是碍于其他编辑的面,没好意思发出啜泣的哭声。
9.其后,我更在宣布「玫瑰经年」,及颁布「童贞玛利亚的玫瑰经」(RosariumVirginisMariae)牧函时,从圣母学的角度,及透过复兴玫瑰经敬礼的建议,重申了有关瞻仰基督圣容的道理。
世俗化并不意味着宗教必然削弱,诚如PeterBerger所说,20世纪最后20年甚至出现了全球性的宗教复兴。
最后,虽然我赞同诸多方面所表达的困惑,因为困难依然存在,也因为可能在以后的旅程中出现别的困难,但是我觉得在中国的天主教会有和好、合一及复兴的很大期望,以便更加果断地重启福传。
刚刚获得自由的他,每天为了教产,为了修院、修会的重建,废寝忘食,呕心沥血,马不停蹄,不言苦,不叫累,为了教会复兴,全力以赴,奉献心身,成绩卓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