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面对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快节奏、高效率,脚步匆匆、忙忙碌碌,打拼玩命……成了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大家都在忙着追求什么呢?
面对生活的考验,有时是充满自信与激情,有时又会陷入失落与颓废,内心不断地在这样的状态下挣扎、洗练、感悟……生活中,忙碌的工作让我缺乏内心真正的平安与安全感。
我们都需要改变,就好像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及《众位弟兄》通谕中的指引一样。我们也需要接受这一个事实:我们的个人生活与自然/历史过程,都以内在情感为标志。
爱尔兰主教团在一份声明中表明,这项创举并非只是鼓励“该国的学校,也希望家庭和堂区能够明白,我们所有人有责任照顾我们的大地、我们的未来和天主的每个受造物”。
任何失去亲人的人都知道,从现代文化中可见生者与死亡有着不寻常的关系。大多数人对死亡这个话题都很敏感,对健康的人谈论“死亡”的话题令人感觉有些奇怪。讽刺的是,如果我们多想想死亡,我们会过得更好。
9月16日下午7点半左右,河北邯郸大名主母会的邓秀凤和黄利香两位修女外出办事,当步行至万大路口的爱心大厦附近时,被一辆突然出现的面包车撞出10多米远,伤势严重,紧急送至大名人民医院抢救,其中邓秀凤修女伤势严重生命垂危
以反省的眼光回顾教会历史,不同时期教友与教会的关系和在教会中的处境,可谓不尽相同,既有初期教会时的亲密团体生活时代(宗徒大事录),也有中古时期教友缺乏教育、无缘接触圣经与神学的奇特现象,又有如受十八世纪脱利腾大公会议某些有关法律主义的规定
热罗尼莫是个很传奇的人,他生于今天巴尔干半岛克罗地亚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地区,年轻时度着流浪的生活,后来到罗马求学,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放荡不羁的学生生涯。不过他天资聪颖,精通拉丁文和希腊文。
编者按:本报2006年4月10日第十一期四版刊出一篇题为《选择》的文章,引起教友们的广泛关注!该文章提出了“基督徒周五守斋”与“帮助肝炎患者验血通过体检”的生活实例,作者提出了信仰生活中的困惑。
天主教历史和教义中所称的教父是指初世纪时代、甚至中世纪以前教会的作家们。这些作家们有的生活在希腊文化世界,有的生活在拉丁文化世界,于是有所谓的希腊教父和拉丁教父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