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谈第一个层面:在基督内的死亡。 我们常常以错误的方式看待死亡。死亡涉及每个人,它会深深触动我们,尤其当它近距离接触我们,或者它以一种令我们愤慨的方式,降临于那些弱小者和无自卫能力者的时候。
牧人们回答了青年们有关信仰、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越南信徒今天的状况。四旬期和圣周期间,越南胡志明市总主教区各堂区的两千名青年学习了要理,准备领洗进教。
教宗说,今天需要用新的语言来再次宣讲天主是爱,今天的人类已经不再明白基督在十字架上倾流的鲜血是为赎我们的罪,令所有的人都能得救。教会存在,正是为了宣扬这个真理,即使教会受到丑闻的伤害。
(格前11:26)圣保禄宗徒用这句话告诫格林多的基督信徒们,“上主的晚餐”不只是单纯的分享聚会,并且———而且首先是———纪念救主基督的献祭。宗徒解释说,参与者就是与救主,即“宣讲者”的死亡奥迹结合。
另一方面,组织各种团体。比如,我们西开的集邮团体,在天津市的集邮界都有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团体取消了,也有些团体增加了。
众所周知,如今社会人心不古,道德堕落,到处呈现,信仰迷失,缺乏诚信和假冒伪劣。培养道德,加强信仰,传播福音,迫在眉睫。弘扬圣教,彰显真爱是我们每个基督信徒的职责。那些沉迷于俗世生活的人们,是否还记得?
山东济南胡庄堂区的福传队队长周红燕(右)和宋秀云(左),多年来积极带领福传队的姐妹们,向周围村庄里还没有听到基督福音的村民们宣讲天主教信仰的好处。
教宗赞许这个中心以基督信仰看待人和社会的观念为基础,透过体育活动向青年提供一种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方式。教宗指出,如果你能够控制自己并尊重他人,体育活动就成了一所杰出的学校。
本文从身份、信仰与慈善事业的特定角度,既解读该日记文本的客体内容,也藉以反观日记作者的主体情状,从两者结合上探析魏特琳的宗教精神与慈善情怀,体察她和她的日记作品所蕴蓄的宗教与世俗双重境界的微妙关系。
但避静的确有其独有的神恩,既增长教会知识,又加强信仰,还能增强团体意识。冬春闲暇时节,各地教会避静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