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若不是主张礼仪本地化,若不是从研究中国的儒家文化入手,实行中西文化结合,断不会有中国教会的今天;诺比理神父若不是研究婆罗门文化,并把天主教义融入到其中,也不会使印度那么多人皈依基督。
我们遵照教会的礼仪或自我的意向守斋、刻苦,是为了要将自己送给别人,给予、付出、牺牲。在家庭、职场、病床上……度一个圣体圣事般的生活(天主教要理127号)。
最美妙的是,我们的教区拥有超过千名义务传道员,由于他们的共同努力,教区于今年的復活节守夜礼仪有三千五百位成年人领受洗礼入教。当然,我们祈望皈依者在质与量两方面每年都有进步。为甚么是「困难的」?
也就在那个时候,我们堂口正在推行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让平信徒参与弥撒的礼仪改革,我也趁着这次机会走上读经台,做了我们堂口的读经员,终于,我在我第一次读经的答唱咏中领悟到我生命的真正依靠—&mdash
圣母圣心会在台牧养的堂口教友在圣道礼仪中颂读信友祷词时,高举了地球、十字架、花、圣经和蜡烛,再次彰显透过会士追随南怀义牧者的芳踪,天主的爱普及世上每一角落。
「浮夸」的礼仪、「空置」的会院,以及教会令人窒息的官僚作风,令他深感悲痛。他质问:「今天我们在何处才能找到启迪人心的英雄?」他建议教宗及主教们「寻找十二位不因循守旧的人物担当领导角色。」
为养成他(她)们参与教会礼仪的习惯,他安排有圣召的男青年轮流辅祭,女青年轮流读经。任爱英考大学差一分,父母要求她补习,她自己想做修女。
本村教友出义工建成了一座圣母山,今年春节他们又集资兴建了一座长15米、宽5米、高8米的二层楼,作为堂口的活动中心,从1997就组建起的乐队,在农民打工如潮的今天,他们乐团始终保持四大瞻礼、重要节日、婚丧礼仪回乡演奏奉献的良好传统
读经是准备听天主的吩附,他或许藉礼仪,或藉讲道,或其它适宜的机会,使我们回忆起圣经上的一句话,使那句话对我们有一种新的领悟,新的指示。所以我们读经,不一定立竿见影,片刻生效。
礼仪就是作为耶稣的兄弟姊妹对天主父的敬礼。当我们向天父祈祷时会说,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你的子,我们的主,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的天主,永生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