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候遇到与个人相悖的人或事,往往出现我们不愿看的情况,(有的人)所表现出的却是:缺乏最起码的做人标准,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别人感受或利益,甚至亲人近人的疾苦,损人也不利己,惟恐天下不乱
多年前,我并不了解德肋撒修女所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向来都称我们这些成年人为老师,我们怎么可能会反过来称孩子为老师呢?
教宗在接见活动时继续以《宗徒大事录》为主题展开要理讲授。教宗指出,这本书“肯定让我们看到了福音的旅程,福音如何不断地超越又超越,但一切都始于基督的复活。”
他在讲话前,邀请在场的人士静默片刻,然后说,“让祈祷成为我们说出的第一句话语,让我们为1.8万多名失去性命的人、他们的家人和那些失踪的人祈祷。愿这祈祷使我们团结一心,赐予我们勇气对未来怀抱希望”。
祈祷,天主触及和感化我们心灵的祈祷,使我们向弟兄姐妹们对爱、尊严和自由的需要敞开心扉,还有照顾所有受造物…在此背景下,天主提出的问题‘我将派遣谁呢?’
她从来没有为弄清是谁扔掉的这态像而操心,她操心的是该怎样保存这态像。琪琪格解释说,“我将这尊像放在我的家中放了一年。我愿意将它留给我自己,我认出这尊态像是圣母玛利亚,我愿意好好保存它”。
我认为,你看谁的书,就等于拜谁为师。保禄书信我越看越爱看,越看理解的越深刻。当遇到困难或遇到过不去的事情,看圣经就很有帮助,困难和过不去的事情到时就都过去了。在生活中对自己有很好的指导性。”
他很少接受信徒的物质帮助,他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谁若不愿意工作,就不应当有饭吃。”(得后3:10B)这些不是正好说明工作是神圣的,是天主给人祝福的一种途径吗?
在参观的过程中,有些人对天主教充满了好奇,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慕道班的老师们就一一耐心解答,还有“草原儿女”们给每位参观者发送了一本《耶稣是谁》,让更多的参观人员对天主教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决不要派人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汝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