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温和良善,生活异常简单,其最独特的一点就是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发霉的馒头、变质的饭菜,别人劝他扔掉,他却非常珍惜,仍然吃得津津有味;更奇特的是他多年如此,却未因此生病,所以有目共睹的教友都说这是天主在神父身上所显的圣迹
一见到苏神父,我在礼貌性地问候后,被这位长者的和蔼与平实所吸引,而不再拘束。我向他转达了金鲁贤主教的问候,当然随之也就谈到了中国教会。
维基百科上列出了一大串国家,上面说,阿瑟曾扛着十字架经过那里,为人们祈祷和平。
教宗说:我们往往只满足于念经祈祷、心不在焉地参与主日弥撒、行一些爱德,却没有‘走出去’将基督带给人的这一勇气。
一、教宗的劝勉教宗语重心长地勉励在场的司铎们要走出去,去体验所领受的油和救恩的效力,走出去就是要走到有苦难、有流血,有需要的地方。
(罗13:11~12)四位圣史所记载的救主耶稣在受难前向宗徒们说的话中,都提到圣伯多禄对主说了他要与主一同受死,决不逃跑。但主却警告他,在“今夜鸡叫以前,他要三次不认主。”
如今新法也强调:“在弥撒中,全体信徒,或为圣职人员,或为平信徒,各按自己和所负不同礼仪的职务共同参与。”(899条2项)。这一观念的转变,实在是令人耳目一新。
救主耶稣并没有制造,也没有挑选他的十字架,他只是接受那具犹太人与我们所加诸于他的十字架。就其根源说,痛苦本是人类罪恶所结的苦果。救主耶稣尚且不愿推却那加诸于他的痛苦的十字架,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它呢?
谁也不能否认:人格的力量有见证基督并吸引人皈依基督的力量,人格的光辉能够折射救恩讯息所显示的真理的光辉,人格的魅力能使人脱胎换骨———能感化、教育、改变和征服一个人。
教宗在圣体前短暂停留,作了祈祷,之後他穿上祭衣,在游行队伍的引导下走向圣殿外安置的祭台。在那里等候他的是不计其数的信友、美国主教、来自加利福尼亚的代表团以及20位身穿传统服饰的美洲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