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在堂外写上:“天主我爱你,耶稣我信赖你”的醒目大字,让过路人看,虽然在念字,无形当中是在做祈祷、发信德,天主一定会拣选见到并念这两句话的人,使之获得永生的恩赐。
教宗在他的文告中说:“教会的主要使命是召唤各民族获得天主借着祂降生为人的圣子所完成的救恩”。“人类和宇宙历史的目标与完成涉及每个人的永远得救。
把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忧愁和所有不顺心的事都当做天主给予我们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充分加以善用,最终达到荣主益人的目的,那么我们就会“因祸得福”、“转危为安”、在一切处境和变故中都能获得超性神益与福宠
而我们也会在施予中感受到天主的恩宠、圣神的助佑,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生命。”
当我带着这样的疑问不断地去体悟生活时,终于发现,原来事事感谢是因为他给我们安排的每件事都是让我们从中获得裨益,每件事都是他主动赐予我们的恩惠,都是他流露的爱。不是天主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天主。
特别是年轻人,在每个生活领域中为天主教信仰的美与丰富做见证:教宗问:“人类生命的神圣性、婚姻及家庭的尊严,面对许多的威胁,我们这时代的人,难道不需要持续地回顾我们身为天主子女的伟大尊严,以及我们从基督那获得的崇高圣召
路易斯•洛根神父一九五二年出生在美国纽约的布法洛;一九七O年加入献主会、一九七三年发初愿,并获得哲学学士和神学硕士学位。一九七六年发终身愿、一九七八年圣执事。
人类需要提出根本问题,而神学研究能够使人获得有关重大疑问的答案。因此这个基金会愿意邀请学者、神学家和研究人员有能力告诉别人:天主眷顾我们并且回应我们的需求。
教宗方济各在清晨弥撒中表示,圣神使我们从我们的极限和死亡之中获得重生。我们需要在生命里给圣神腾出空间。
随着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以及新型的印刷术(Gutenberg1445年)和印刷过程的机械化(19世纪初),欧洲的种种教育运动和百科全书运动通过活字获得新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