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恸的原因是死亡、疾病、精神上的磨难,以及罪和过错,这些只不过是脆弱、软弱和艰辛的每日生活。我们的生活有时因忘恩负义和不被了解而受到伤害和考验。”
「世界渴求这美善的生命,但单凭一己之力给不了这生命;世界需要看到生命的见证,却不是从风云人物身上,而是从平凡人身上、从跟我们一样有限度和软弱的人却充满圣神力量的人身上看到。
教宗表示,“耶稣不会放弃,不会厌烦我们,祂不害怕我们的危机和软弱。祂总是回来:当门户都关着时,祂回来;在我们怀疑时,祂回来;当我们像多默那样,需要看见祂且近距离地触摸祂时,祂回来。
感恩这位司铎,他忠信而坚定地走基督十字架的路,宣扬了福音,强壮了许多软弱的灵魂,树立了教会形象。他很有资格唉叹圣殿荒凉、人心太硬,可他没有这样,反而充满希望、一往无前。因为他信,所以望,继而爱!
还记得舅父在病榻上对我的叮嘱:人生是一场战斗,要时刻对抗狡猾的魔鬼、软弱的自身和世俗的诱惑。唯有和天主建立起深刻而牢固的关系,才能打赢这场战争,夺取永恒的花冠。堕落常是从松懈祈祷开始的。
(路廿二31-32)教宗解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软弱的那一刻耶稣的爱并没有停止,而是变得更加强烈,我们是祂祈祷的中心。”
巴顿神父阐明,「耶稣在约但河受洗时,不只是浸入了河水中,也浸入了我们的人性、我们的软弱、困境和苦难。祂是一位不认识罪的圣者,却浸入我们的罪,并把那造成我们无法活出天主儿女身份的一切,承担在自己的身上。
“我清楚记得:从小时候起,就有声音带领软弱的我,教导我如何在这世上,歌唱爱的圣歌,我心渴望永远欢唱的圣歌。”
免陷于诱惑;心神固然切愿,但肉体却软弱。’”(玛廿六40-41)这是教宗方济各2月14日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开始时诵读的《玛窦福音》的段落。
教宗指出,怜悯并非一种软弱,而是一份美德,不是站在高处施舍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