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进一步解释说,这个平台在神学理性与信徒情感之间也构成了珍贵的平衡点,这常有必要。因此,必须从不同和互补的远景来深入探讨天主之母的角色。
祈祷是心灵与天主的直接对话,是和天主交谈,就像和最知心的朋友谈话一样,是心与心的沟通;是对天主的崇敬、信赖、感激、祈求等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倾诉。
他们需要立即援助,也就是马上能吃的餐食,因为他们没钱吃饭,但他们也需要我们的情感支持、我们的关心、我们的爱德。他们在我们这里就像在家一样,因为我们努力让他们感到舒适自在。
我们应当自问:‘我是否警惕自己,警惕我的心、我的情感、我的思想?我是否守护恩宠的珍宝?是否守护临在于我的圣神?或者我不去理会,认为一切都会安好呢?
(玛22:35-40)爱是人的意志与情感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人类最高超、最完美的追求,就是毫无保留地对天主的爱。这个爱的完成,就是与天主的结合。圣经上耶稣对门徒说:“父爱了我,我也同样爱了你们。
因为她参加过三个圣神同祷运动的团体,这几个团体都很正常,并没有因为讲异语而招致病态,所以她对于有人怀疑“异语是情感方面的不正常”或者一个“易感性”,在基本上来说,她到现在的态度是消极的。
心就像一颗种子,成长在天地间,喜、怒、哀、乐的情感造就了善、恶之心。有一颗善意满溢的心,人的情怀境界就不一样,思想观念就不一样,行为语言就不一样。
如果是真正的友谊,绝不会伤害我们与基督的关系,所以说:一个有理性的人,绝对不会在与异性交往中,陷于很深的着迷的情感中去。独身生活怀异性的亲密而健康的友谊,正是如此。
因为幸福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情感体验。”幸福并不神秘,幸福原来就平平常常,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托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因为人对幸福的期望值越高,幸福感越小。
这令我们能够以极为无拘束的态度和气氛来説出我们对这关系发展的兴趣、情感和渴望,并找到使这关系得以积极发展的途径。我认为这本书的确是朝这个方向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