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12:32)然而,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之后,这福音却不被全部门徒所接受。许多人视耶稣会带来个人风险而逃走。当耶稣被钉十字架后,一切关乎他的盼望与计划,都变得毫无意义。
为教宗的辞世而哀伤当天的福音记载,门徒们在耶稣受难死亡后,感到迷惘徬徨,耶稣则在复活的真光中显现在他们面前(参阅:若廿19-31)。枢机指出,随着教宗方济各的辞世,我们今天也有同样的感受。
对于犹太教,耶路撒冷是他们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这里是犹太民族光荣历史的见证,也是他们宗教圣殿和精神寄托及民族复兴的圣地;对于基督宗教,耶路撒冷是耶稣传教、受难、牺牲和复活的圣地,更是他们的圣地。
就像当年的门徒们,在耶稣受难后躲进黑暗,失去了方向。他们看不见祂,是因为他们的心还困在自己的期望里。直到复活的清晨来临,他们才重新看见了那位真正的主。“到那一天,你们什么也不必问我了。”
她在梦幻般的神魂超拔中,目睹耶稣受难的经过,并亲身体验耶稣受难的各个环节。这是一种“出神”状态。这种梦游式的超拔从1542年2月开始,每星期一次,一连12年从未中断。
(若20:15)这位妇人是伯达尼的玛利亚·玛达肋纳,她是一位爱主的姊妹,耶稣受难时,她勇敢地站在十字架旁;在一周的第一天,清晨,天还黑的时候,第一个来到耶稣的坟墓,看望耶稣,她看到的却是空的坟墓
几年以前我读到JimBishop写的《基督死亡时刻》(TheDayChristDied)里面关于钉十字架的那段叙述之后,开始对耶稣受难时身体方面所产生的变化发生了兴趣。
山庄入口傍山塑有真人大小的耶稣受难史迹十四处苦路;广场雕有二十端玫瑰经,左侧塑172位历代教宗头像。玫瑰山庄还建有露德圣母山洞。据说,山洞刚建成时是干涸的,在主教祝圣后慢慢渗出水来,能湿透手帕。
瞻仰之后,我们开始了苦路善工,教友们虔诚的跪拜、默想耶稣的受难和死亡,忏悔自己的心灵,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思考信仰的真谛。
耶稣受难后,门徒们聚集在最后晚餐的那间房子里,关闭窗户,锁上门,深怕他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