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些人只顾自己的“自由”,而不顾他人的安危。我从电视里看到医务工作者辛劳、无私地为他人服务,却还有人无视他们的呼吁,甚至跑到州政府去抗议,感到这真是岂有此理。
「听他人谈起基督,还不够;更需要亲自与祂交谈。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是祈祷。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每个人都认识耶稣,在互联网时代也不例外」。耶稣回答扫禄说:「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稣。」
就是对天主的全心信赖、绝对仰慕、诚切依靠,力争日益相似他的神性,富有他公平正直慈悲仁善无私忘我宽厚怜悯的“神气”,通过不断地承行主旨、愈显主荣,为爱天主而敢于承担责任,为爱天主而泛爱众人,积极参与耶稣的救赎工程,帮助他人脱离危难困境来提高自己爱的层次
答:这一创举仿佛让我们看到教宗方济各新近的邀请几乎提前实现,他的邀请正是走出去,教会不再以自身为标准,而去与他人相遇。保禄六世的旅行肯定与大公会议精神紧密相连,那正是开放、相遇的精神。
美国宗座传教善会主任强调,绝大部分受灾教区经济条件都相对较差,无力应对紧急灾情:“美国天主教徒历来十分主动慷慨地援助他人。
换句话说,就是让照料自己、照料别人、照料环境的文化来取代丢弃自己、丢弃他人及环境的文化。关於人的居住环境问题,教宗谈到都市化的快速步伐经常导致许多城市的发展没有限度且杂乱无章。
整体而言,最高准则应是关注他人的尊严,这是一项绝对且不可操纵的价值。这种为人着想的眼界是你们使命的特色,它将帮助你们断然拒绝为了生产所需而践踏人的尊严。」
然而,你们可以设想一下,倘若人人都乞讨引起他人关注的原因,却没有人愿意无条件地爱另一个人,这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喜悦好客,因为我们非常清楚如果我们关闭大门,我们就会失去基督徒的喜悦;如果我们让他人觉得他们人太多,或是在我们中间没有他们的位置,我们就会失去基督徒的喜悦。
宣言随后列出了六项承诺,其中包括愿意个别会晤并倾听每一位遭受圣职人员性侵的受害者,并由教会设立的专家团队帮助他们治愈创伤;在认可、真理和正义中寻求共同的弥合进程;促进献身人员的长期培育,以此作为预防性侵的工具,同时也关注那些负责培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