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者会上,泛亚马逊教会网络副主席巴雷托枢机表示,教会并非此刻才忧心忡忡:早在1741年,本笃十四世教宗就在牧函中敦促陪伴原住民的痛苦;圣教宗庇护十世颁布通谕,支持那些面对滥采橡胶问题的印第安人。
从《愿祢受赞颂》通谕和环境、金融问题到性侵事件,该书描述贝尔格里奥教宗不是改革的主角,而是改革的不可或缺的灵修导师,尽管有许多压力、众多反对者、权力斗争、抗拒和危机。
只有走出我们自己,我们才能敞开通往上主的大门。我们要祈求这个恩宠”。
人类既能做出最卑劣的事情,人类也能够超越自我,纵使受到各种心理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还是有能力再次选择美善,再次重新开始”(《愿祢受赞颂》通谕205号)。
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圣父教宗举例说,由于失序的成长,「从健康卫生的角度来看,许多城市变得不适合生存,这不仅是因为排放有毒物质导致了污染,更是出于城市混乱、交通问题,以及视觉和听觉污染的缘故」。
教宗因此邀请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经济和科学界、社会传播和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手持教会社会训导原则的“指南针”,推动“真正人性化”的全球化进程,正如《众位兄弟》通谕已经指出的那样。
诚如教宗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所言,水资源是「人类的基本权利,是行使其它人权的条件」;水资源攸关众人的福祉,无一例外。人人都有权利适当地取用水,好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教宗方济各于2015年颁布关于生态方面的通谕《你应受赞颂》,教宗认为人与环境关系密切,他这样强调说:“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着一种环境之战,以及环境挑战的人性根本因素,这些都关系并影响到我们每个人。”
新书结集了14位专家学者撰写有关教宗方济各的14篇文章,内容包括教宗方济各与他的前任教宗们的关系,他与“边缘”以及南美文化的关系,他的《众位兄弟》通谕的贡献,他在国际政治上扮演的角色。
接着,教宗以若望廿三世在60年前发表的《和平于世》通谕第6段的内容为依据,指出为确保许多人能过上具有尊严的生活、让这位教宗的心愿得以实现,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也须透过严肃且有效的政治和法律上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