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仁慈的天父,慈悲的救主
2007-04-16

一九三一年二月廿二日,耶稣在神视中叫圣傅天娜修女请人画一张祂的,下面写「耶稣,我信赖祢!」画像代表复活的基督,手足有钉痕,但看不到祂被刺透的圣心,却有两道光。

复活期第三主日道理(丙年)
2007-04-27

虽然来自相反天主意愿的人的压力可能很大,教宗可能会伯多禄一样被囚禁(读经一),甚至被杀害(福音),但他却会因配得上为耶稣的名字受苦而心中愉快(读经一)。

谈谈人的宗教经验
2007-07-12

我们可以比拟信仰中的理性层面人之骨干,信仰之感性方面则是人之血肉。骨干与血肉,两者都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感性似乎比理性更实际,因为推动我们去实现信仰生活的,不是理性而是感性。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丙年)「照样去做!」
2007-07-14

譬如故事中的司祭和肋未人可能也是这样子的:他们可能那法学士一样同意要帮助邻人,但「现在」就帮助「这个」人?一定不是「现在」,不是「这个」!该是下一个!

找,必找到(十五)
2007-11-13

治愈只能来自人类处境之内,才能渐渐使整个面团发酵的酵母一样,不知不觉但却无法抗拒地使它转变(玛13:33)。  复活使信仰者确信:爱比仇恨和暴力更为强大。因此,十字架可以被理解成对邪恶的真正回应。

圣座公布教宗二零零八年元旦世界和平日文告
2007-12-12

教宗把家庭扩大到整个人类说:“人类是个大家庭,我们不是偶然巧遇在一起生活,而是兄弟姐妹手足一样地在走同一条路上。我们都是天主的子女。

教宗本笃十六世主持24日圣诞子夜弥撒
2007-12-26

为耶稣圣婴鲜花的4位儿童,两位义大利人,一位西班牙人,另一位是瓜地马拉人。  教宗在子夜弥撒的讲道中从基督诞生在马槽的事件谈到人们对天主的期待,他说:“人类以某种方式等待天主,等待他的接近。

遁入旷野 与主相遇 (五)
2008-03-10

既然是对话祈祷,我们还可以和挚友或密友那样,与耶稣无所不谈。这次神操做到一半的时候,这种对话祈祷每次都让我欲罢不能,后来几乎每天一次或数次都沉浸在了这种美妙经验之中。

遁入旷野 与主相遇(六)
2008-03-24

有的时候,我们不一定有意识地体验到主的临在,这不仅仅是因为天主无形无,我们无法看到、听到、摸到,同时还指在无意识中的相遇。

面对忙碌
2008-08-19

让我们的忙碌,耶稣那样,是为有意义的事,为彰显天主的光荣,为别人的需要而忙碌,让我能每天找一段时间来亲近天主,让我们的心灵在面对忙碌时得到平静,在天主面前支取能量,继续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