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忙忙碌碌,早出晚归,都是为了一个家。活一辈子,只求年老时儿孙满堂,颐养天年。可步入耄耋之年的许多老人,境况却各不相同。母慈子孝,实乃人生至幸。
教宗指出,谁这样生活,就会认为自己什么也不缺:主日去参与弥撒,偶尔也祈祷,自我感觉良好,处在恩宠之中,也很富足。教宗提醒说:这种心理状态是罪恶的状态,精神上的安逸是罪恶的状态。
那个女人是个二流大学的副处长,爸爸曾经对我说过她很有能力,可以改变人的思维,让爸爸事业上有突破。一提起妈妈,小芹又哭了起来:昨天回到家,妈妈左脸青了,我感觉是爸爸打的,但妈妈说是自己撞的。
周一早晨,从教堂坐公交车去搭公司的班车,我坐在车后门上来的第一个位置上,人很多,但心里很平静。
我们都有经验,若有人做了一件令我不悦的事,或说了一句我不怎样高兴的话,这种人还想叫我原谅他、宽恕他,已属相当不易。
人老了本身就觉得很孤独,再加上有病卧床,很多时候子女们感到老人性格孤僻难伺候,李其锋去了就和老人拉拉家常,说说过去的往事,因为是同代人感同身受,有着共同的语言,这些老人心里没有了距离,他就接着说说信仰,
临近城门时,看,正抬出一个死人来,他是母亲的独生子,母亲又是寡妇;且有本城的一大伙人陪着她。主一看见她,就对她动了怜悯的心,向她说:‘不要哭了!
听到推门声,女店主脸上挂着和善的微笑,问我:先生,您需要什么?我不好意思地实话实说:我只是进来暖和一下。女主人轻柔地说:没关系。边说边递给我一个凳子。
前不久,一位神父在讲道中曾提到一个让人考量信德的事例:某堂区一位老人忽然突发疾病,慌了手脚的儿女便立刻筹划赶快送医院,颇有信德而头脑尚清醒的老人却让他们先求天主垂顾,再求神父终傅,然后再去医院治疗,结果在神父施行圣事后去医院检查时
我一向对人友好,总是会对每个人微笑或者打招呼,所以,我当时认为“微笑”对我来讲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毕业设计分配下来不久,在三月里一个干冷的早晨,我和丈夫带着最小的儿子去了麦当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