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接见活动中表明隐修院是精神上的绿洲,从中世界能不断汲取天主的慈悲。教宗表示,今日世界越来越明显地需要慈悲。
这让我们想起靠近耶路撒冷圣殿的那片广大的空地,在那里允许那些不分享以色列信仰的人们接近圣殿,对这宗教作探询。在那个地方,他们可以和经师们会面,谈论信仰,同时向他们不认识的天主祈祷。
她怀着一颗爱主之心到处播撒福音的种子,满怀爱人之情为人排疑解惑。在天主恩宠的助佑和她的努力下,福传硕果累累。
然而,基督徒应当始终以谦逊和温良的态度,寻找聆听与修和的道路,因为这是耶稣的教导。 有一种民族智慧说:宁死不屈。基督徒智慧则提倡:屈而不折。这是理解生命的两种方式。
我的老伴体弱多病,也在经常学习圣经,教理,处于望教阶段。我感谢天主通过我使他们认识基督,并加入他的神圣教会。我也深感内疚,以前冷淡,疏远了天主,而今迈步从头越。
耶稣以他整个一生的言行启示了天主是爱,爱也是我们生命的圆满。
因此,灵修的本质是建立关系,是人和天主之间的关系(超越人性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及人和自己的关系(内心关系)。因此,灵修或成圣必须与关系有关,是关系的成果。
我每天无事就阅读《圣经》,慰藉内心的空虚,用主的话抚慰自己,使自己的灵魂感受到平安,减少一点痛苦,是主的话语陪伴了我,使我没因痛苦而远离天主,而能活在主的爱内。
她得了不治之症,自知天主很快要收她的灵魂了。在弥留之际,她仍心系教会的繁荣和发展,惦记着正在施工建设中的青山区天主堂,她把自己全部的积蓄做了最后的奉献。
特别是在文革浩劫中,经历了批斗、游街、群专等种种非人的折磨,身心遭受了严重摧残,但他顽强地挺了过来,这全靠他对天主无比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