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午餐和休憩后,教宗将于下午4点私下探访布拉迪斯拉发的「白冷中心」,随后立即在渔业广场会见犹太团体,那里是该国一个犹太教派最早建立会堂的地方,现在设置了纪念犹太人遭大屠杀事件的当代艺术品。
看着朋友们在朋友圈炫耀着生活,虽也心生羡慕,可不足以让我离开这个地方;我知道,只有在这里,我的心是平安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我追求的是真理,这世上又有什么比真理更有价值呢?(原载:YOUTH社区)
他补充说,这位前圣公会主教“带来了圣公会团契的丰富经验,并在一个独特的地方阐明了圣公会的传统,被教宗本笃十六世描述为要分享的宝藏,现在在普世教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上世纪80年代,地方教会百废待兴,他先后组织教友重建了茨林、仪门寺、程家和兰家等地教堂。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面对教会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兰神父开始带领大家重修圣堂。
教宗由此提到上主邀请我们“满怀信心地喂养羊群”(参阅:若廿一17):“如同耶稣善师那样,牧人肩上扛着代祷的疲惫担子,为其子民受傅油而筋疲力尽;在那些必须为美善而奋斗、弟兄姊妹的尊严遭到威胁的地方,更是如此
这些信显然大多来自澳大利亚,但也有些来自美国和世界其它地方。有些也来自意大利、德国、英国和爱尔兰。对我来说,这些信函带来很大的支持与鼓励。
为了我虚假不实、不透明不守法的地方,天主,可怜我这个罪人吧!为了我那些隐藏的罪过,为了连我自己都没察觉到、却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为了我有能力去做却没做到的善,天主,可怜我这个罪人吧!”
对穷人和边缘人的关心促使玛丽亚去其他人不愿或不能去的地方。1866年3月19日,圣若瑟瞻礼,她在澳大利亚南部的一个小小的城郊开了第一所学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智障孩子家长在见到记者采访时,激动地流下眼泪嘶哑着声音说:“你们教会办的这个学校真好,来此服务的修女、老师们太伟大了,这个地方是被媒体忽略了的角落,应当大力向全社会宣传倡导。”
我在大陆教会所接触的地方主要是佘山修院,那儿的气氛还是很好的,神父、老师有十几人,非常团结。修士们的学习情绪也是很高的,上课学习很认真,他们的哲学神学水平也不错。他们有很好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