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使瞎子看见、瘸子行走、癞病人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得了喜讯(玛11:5)。祂即使疲倦,还高兴的祝福孩童们。祂为门徒洗脚,一方面让辛苦的门徒们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也留给他们彼此相爱的榜样。
在圣神的带领下,信友是天主的子女,能够转向天主,像耶稣一样以“阿爸,父”(罗八15)称呼祂,并且是一个自由的人,不再陷入死亡的恐惧中,因为耶稣已经从死者中复活。
郑神父的传教点子很多,在殡葬仪式上传教,利用教会大瞻礼进行文艺汇演,吸引教外人参加,也达到了传教的效果。教友的言行代表教会的形象。
记得二十几年前神父给我们送弥撒、(那时我们堂区没有本堂神父,由临近的范神父兼管)补瞻礼。晚上人们唸完经,等着神父来。可时间到了,不见神父来。有人说快回家哇,神父可能不来啦!
记得二十几年前神父给我们送弥撒(那时我们堂区没有本堂神父,由临近的范神父兼管)、补瞻礼。晚上人们念完经,等着神父来。可时间到了,不见神父来。有人说快回家哇,神父可能不来啦!
死亡是生命转换的一个过程,肉身要复活,生命要有最终的去向。圣经记载,门徒告诉耶稣比拉多杀害了几个无辜者时耶稣说:你们认为这些加里肋亚人比其他所有的加里肋亚人更有罪,才遭此祸害吗?不是的。
我们将在天主的喜悦中庆祝基督的复活。教宗解释说,在四旬期内,教会以天主的名义,再次发出悔改的呼吁,呼唤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悔改不是一时或一年某个时期的所需,而是终其一生的努力。
当耶稣使小女孩复活后,祂没有高呼:天主伟大!而是吩咐众人说:请你们给她吃的吧。耶稣总能发现眼前的细节。
当天的《若望福音》敍述复活的耶稣为祂的门徒们准备早餐,吃完早餐後,祂便开始同伯多禄进行一次认真的交谈。教宗提到,《若望福音》记载了安德肋去找自己的弟弟西满,并对他说:我们找到了默西亚!
癞病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治好他们很难,如同难以让死人复活那样。因此,癞病人便遭受排斥。耶稣则向遭排斥的人伸出手来,表达出走近人这句话的基本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