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旬期的最后两周遮掩圣像的习惯来自以前的礼仪历法,在旧历中耶稣苦难史也在四旬期第五主日宣读(因此,也称苦难主日),一如在圣枝主日、圣周二、圣周三和圣周星期五宣读一样。
其实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各样的苦难、痛苦,都会遇到健康、经济、家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安、压抑、焦虑和空虚都是人生中无法摆脱的主题。
4月9日,举行了圣枝游行,教友们手举圣枝迎接礼仪游行,聆听主苦难圣死的福音,通过主教的讲道,教友们明白主苦难圣周主日是神圣的一周的开始,为纪念主死而复活的逾越奥迹,在心里开始思索怎样面对人生的荣辱得失,
天主是慈爱的,但并不表示他一定要制止无辜者受苦,人在许多的境遇中藉着苦难才会更加看到自己的需要及需要神的助佑。因此,苦难带来的却是变相的祝福,若无苦难,人就不可成熟长大。
教宗与宗主教致力于携手为人类服务,尤其捍卫生命各阶段的人性尊严,保护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的神圣性,从而促进和平与人类公益,回应仍在折磨世界的苦难。
4月7日圣周五,为纪念主耶稣受难圣死,追念耶稣苦难。教友们进堂拜苦路、朝拜十字架、亲五伤,以十四处苦路重走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过程,想耶稣的苦难,反思自己。
如果我们与主的十字架结合,这些苦难就会变成净化我们的工具,甚至成为他人得救的通道。让我们不要躲避十字架,而是带着信德去背负它,因为我们知道,它不是死亡的终点,而是爱得胜的路。
天主教相信,苦难并非毫无意义,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与复活,赋予了苦难救赎的意义。
正如我们民历中有不同的岁时节令:有春夏秋冬,有元旦、元宵、清明……以及国家民族大事的纪念日,在教会生活中,也随着时间的进展,在一年中分为不同的礼仪时期、庆节,以及不同的礼仪日等。
正如我们民历中有不同的岁时节令:有春夏秋冬,有元旦、元宵、清明……以及国家民族大事的纪念日;在教会生活中,也随着时间的进展,在一年中分为不同的礼仪时期、庆节,以及不同的礼仪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