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他们每位都彼此不同,各有自己人格和神恩的独特性。虽然如此,他们都同样带有耶稣的印记,也就是耶稣爱的记号,这个爱是耶稣用十字架所证明的。如今这些圣人圣女都生活在无穷尽的喜乐欢庆中。
接受和承受忍耐的过程,是能量的聚集,是心灵的修炼,是对生命的一次洗礼,是人格的一次升华,是跟随耶稣背十字架的真徒弟。每一次忍耐,都会使超性生命变得深邃、隽永和离天堂近了一步。
第一部,神学与人学的结合;分四章:一、天主对人类的爱之计划;二、教会使命与社会教义;三、人格与人权;四、教会社会教义诸原则。
殊不知我们连自己的认识都是那样的有限,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言:“你的确看见了我的身体,但你必须明白,我的身体不会思考,我的身体不会辩驳,你不能看见那使我成为我的我,你永远无法看见我的人格。”
在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人格异化为动物的作品非常多。
钱损失了没关系,但是损了人格,伤了好天主,我该如何弥补呢?看不惯有些年轻貌美的女孩放着本分的工作不干,却偏挣见不得光的钱,轻易得来的也毫不珍惜,整天花钱如撒废纸一般,且出言伤人,惟她至尊。
祂是一步一步地把门徒们带到成熟的地步。在四位圣史中,若望和马尔谷更戏剧性地刻画了主耶稣的召叫和门徒的回应以及日后主耶稣如何训练他们的动人故事。主的爱徒若望,是12宗徒中最后一个留在世上的。
故此,笔者愿结合这些年来的神学反省与堂区实践,就如何将天主教追思亡者的传统和中国的孝道加以融合作出一些尚未成熟的思考供大家参考,以增加中国教会在本地化神学思想建设方面的新的灵感与方向。
故此,笔者愿结合这些年来的神学反省与堂区实践,就如何将天主教追思亡者的传统和中国的孝道加以融合作出一些尚未成熟的思考供大家参考,以增加中国教会在本地化神学思想建设方面的新的灵感与方向。
他们被基督的言行吸引,受耶稣的人格感召,因上主的圣宠而获得力量;他们就好像保禄一样身上带有耶稣的烙印(迦6:17)。天主救世的计划真是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