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后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浮想联翩,特别佩服作者独具匠心的超强讽刺力度,借此表现他对眼下日益浮躁的虚荣攀比风潮的深恶痛绝,对偏离“实用价值”之外的“贪大求洋”无情鞑伐。
在四旬期第三主日的福音(路13:1-9)中,耶稣很可能被要求对当时的“突发新闻”,就是比拉多下令杀戮加里肋亚人,去发表一些意见和看法。
如果这一系列的思想进程,最终把我们领到一些恶事,或一些使人分心的事上……。显然表示,这些思想是由恶神而来”。(333号)教宗于是问道,开始趋向于善是什么意思?
面对人的罪恶,至高者决定用大洪水来清除、洗涤他们,但上主选择保留义人诺厄/挪亚及其亲朋大家庭。诺厄和家人无条件地服从了上主的命令,打造了一个大方舟,并将一些公母动物带进方舟,以逃避大洪水的来袭。
清澈见底的漓江水静静地在旁边流淌着,对岸白练似的小瀑布,从山上直泻而下,发出潺潺之声,似乎在奏出一曲曲和谐的乐章,翠绿的山峰,云雾缭绕,牛在自由地觅食,使人有如置身于仙境之中,一下子拉近了人与天主之间的距离
(弟前27)“人若不信他,怎么呼号他?从未听到他,怎能信他?没有宣讲者,又怎能听到他。”(罗10:14)多深刻的感受!多动人的感慨啊!
我渴望着人的爱情,可是人们却不理睬我。他们以为高尚的爱情就只是爱国、爱亲友、爱恩人,至于爱造物主,却像没有那回事一样。我现在已经尽了我的力量爱人,可是世人却一点也不懂。
使徒的临别忠告 俗语说:“鸟之将死,其鸣亦哀;人之将亡,其言亦善。”一个人的临终之言,必是出自肺腑,值得我们格外留意。 基督的忠仆使徒保禄在写给弟茂德的第二封书信里,留下他的临终之言。
第一篇取自伯多禄前书第三章第十四节到十七节,内容训勉基督信徒要安心受苦,因为因行善而受苦总比因作恶而受苦更好;第二篇取自马尔谷福音第十章第三十二节到四十五节,内容提到耶稣三次预言自己将受难和复活,同时指出他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
将临期中一位重要的人物是圣若翰,耶稣的前驱,他先是在约旦河劝人悔改,为人授洗,而其最伟大之处,乃是在人群中看到并向万世万代的人指出了来临的默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