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到有关客栈中他们没有地方因而令圣家被迫庇荫在马槽中这个表面上看来不经意的消息,圣史若望作了深入而且一针见血的叙述,他写道:「他来到了自己的领域,自己的人却没有接受他」(若一11)。
旧约即天主籍梅瑟于西乃山下以牛犊之血与以民缔结的盟约,请读(出24:1-11)当时梅瑟在山下立了一座祭台,代表天主,十二根石柱代表以民十二支派,作为立约的见证。
(创世纪:12:16)象征天主的子民2,因为吾主上主这样说:看,我要亲自去寻找我的羊,我要亲自照顾我的羊。
伯多禄最初的拒绝正代表了我们所有人对仆人身份的抵触:"主,你给我洗脚吗?"我们本能地抗拒卑微,渴望被服侍而非服侍他人。
寄居在祖传但名义上已归公的江南罱网船上,父母是渔夫渔婆,我则被天主赐予了一个身份:小渔夫。到了8岁时的初春,为了上学,我才离开父母的渔船,到陆上定居的“渔改房”内生活。
这是在多哥传教的科特迪瓦籍非洲传教会会士,神学家多纳尔德·扎格雷神父在五月一日劳工主保大圣若瑟瞻礼,即国际劳动节之际指出的。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向世界医学会语重心长地强调:「每一个人的独特个体,是由精神和肉体组合而成的。因此,在躯体上并且经由躯体,人即可实质地触及人。
在以女性教会圣师和欧洲主保圣女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结束之际,教宗方济各致函会与人士,祝愿会议成果成为促进女性圣德的动力,使教会和世界结出丰硕的果实。
历史背景迦拉达人书的背景是关于“因信称义”与割损律法(即梅瑟法律)之争。有犹太基督徒坚持外邦人必须接受割损,才是真正属于天主的子民。保禄反驳说:我们因信仰耶稣基督,而非因守法律称义。
教宗在圣庇护神父的像前祈祷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朝圣者、儿童、病人、青年、年长者,以及成了当地劳动主力的移民们在小圣堂外热情迎接教宗方济各。教宗逐一问候在场的许多人後,来到小镇的主保圣母态像前祈祷片刻。